上次买书,搜索日日是好日,出来两本,一本是禅的生活,一本是这本森下典子关于茶道的日日是好日。那本读完了,再来读这本。这本更加小清新,碎碎念。作者只是讲述她学茶道二十多年的一些感受,平淡中透出了禅的智慧。
对于茶道,没有了解。日本的茶道感觉和中国茶不一样。读这本书,无关茶道的技术层面,只是借由这件手艺,实现体悟当下的修行目的。
这本书中介绍的茶道,一道道工序流程僵化教条,连走路的步数都有限制。真是不符合我们自由的风格。而且,学习过程中不需要问为什么,只是照做就行。这和平时的学习好像真不一样。但这样的学习也有它的道理。世上的事物可归纳为“能立即理解”和“无法立即理解”两大类。能立即理解的事物,有时只要接触过后即了然于心。但无法理解的,往往需要经过多次的交会,才能点点滴滴领会,进而蜕变成崭新的事物。因此,学习过程中不必太在意是否能立即理解,不妨将之分阶段视之为集水的小水杯、大水杯,顺其自然等待杯中水满溢,便可饱尝那一瞬间豁然开朗的醍醐味。就是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吧。虽然学习我还是认为要去思考,刻意学习,但遇到实在不懂的,就默默进行量变的积累,等待醍醐那一刻吧。
与其因为找不到想做的事而焦躁不已,不如开始做些具体的事。无论什么都好。
当焦虑的时候,无聊的时候,烦躁的时候,无措的时候,心麻麻乱的时候,给手找点事做,做着做着,一切问题自然就有了解答,心也会安静下来。这应该是作者坚持每周学茶道最大的体会吧。无论生活中有多么糟糕的烦心事,当注意力集中在茶事中时,就能安静体会到四季的轮回,眼耳鼻舌身意都安住在当下,这一刻是放松的,无我的。
女儿昨天第一天暑假,就已经觉得无聊了。漫漫两个月的假期,该怎么打发呢。真想给她找点事做,让她借由一件事安住。现在她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脑和心,读书玩游戏,眼睛很忙,脑很忙,可手却有点闲。想让她学门手艺,应该会受益终生。可还得有刚合适的班,离家近,费用能承受,她又愿意的事,很难。找找看。
学习之道
真正的学习之道,就是在教授者的面前将自己归零,敞开心胸从头学起。无聊的自傲,只会成为自己的绊脚石,甩不掉的心理包袱。一定要舍弃这些包袱,让心里空无一物,才能无所窒碍地容纳任何事物。
其实任何时候,面对任何意见和建议,都应该有归零的心态,放下先入之见。这并不容易做到。尤其是面对亲近的人,更容易有评判、控制和改造的念头。对他人的否定,通常背后也是对自己的不接纳。越是自信的人,越是渊博的人,越有一颗宽广的心。
不要思考,手自然知道
现在我用键盘打字,不会去刻意拼音,也不会去考虑每个字母所在键盘的位置,这一切手自然知道。手的速度远远快于头脑的速度。这就是所谓的熟能生巧。
学习其他的手艺,也是一样吧。不断重复的一个一个的小动作,点点滴滴串联起来,不知不觉间穿成一条线。
对于复杂的动作,为了避免出错,必须专注眼前。这么一来,脑海里不再胡思乱想,甚至有数秒处于真空状态,那一瞬间才能完全抽离现况。这是专注的力量,而动手做复杂的事,就是帮助专注的很好的法门。
只专心眼前的事,集中精力于当下。不停留,不留恋。茶道老师很少说茶艺之外的话,可这些智慧就随着和老师的相处如涓涓细流润入心田。
通过仪式感受生活
茶室的布置每一个细节都体现了茶人是多么用心体悟生活。茶室门口的洗手池水流的大小、声音,墙上随季节天气心情变化的字画,壁龛里时下的花草。“无论是可爱的草花或是朴素的树花,一年四季将壁龛装饰出不同的韵味,春天冲吗朝气,夏天沁凉,秋天寂寥中仍具华丽,冬天皎洁。每周的茶道课,我们只是认真以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五种感官去感受当下的季节,发挥丰富的想象力。”
真让人感动和向往。有一个茶碗十二年才用一次,那要有多么沉静的心才能坚持几十年如一日的品味生活。仪式感是我很轻视的。我家从不在意节日是否有什么不同,对于节日的习俗很不屑,既懒又颓。认真过有仪式感的生活,那是用心体悟当下的人。
上一篇文章,还在学习如何臣服当下。这一篇文章,才是最好的臣服当下的教材。作者二十多年的茶道课处处体现了对当下的臣服。突然想起了京华烟云,林语堂对北京城的描述,对各个季节各个风俗的描述,以及女主人公根据季节不同生活习惯不同的描述,都显现出他对生活的热爱。而我呢,对周围的景观视而不见,脑子里总是满满的各种想法,就是没有当下。
把心用在当下,用心对待每一个此刻,这就是最好的生活,最好的修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