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观后感

最近在看心理学的书【清醒的思考艺术】以前总以为心理学离我们太遥远,但看了一些后发

现其实并不时的,就比如我看到的认知偏误,就和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关于这点我就不多说了,相信大家都懂……."领导经常会这么说。

我朋友就经常和我抱怨:“怎么就不需要多说了,我还没懂呢?就不能把事情说明白点?说的不清不楚的就不知道要总是要让我们这些下属去猜测领导意图,不累吗?”

你们是不是也有过类似的经历?领导真的是因为想要让你们去猜测才会这么说的吗?不是的。

这是一个典型的认知偏误。

什么是认知偏误?我们看看维基百科的解释:

认知偏误(英语:cognitive bias)或认知偏差认知偏见是有特定模式的判断偏差,主要是由于人们以根据主观感受而非客观资讯建立起主观以为的社会现实所致

在看上面这个例子,领导的能力普遍会比普通员工要高一些的,但是在他的认知里可能普通员工和他的能力相差不大,所以他会认为他说的话是浅显易懂的,或者说他要说的话大家都是已经了解的。并不是想让我们去猜测他的意图。而我的朋友认为领导只是要拿捏领导架子,这就是【达克效应】

【达克效应】达克效应指的是人们在自己欠考虑的决定的基础上得出错误结论,但是无法正确认识到自身的不足,辨别错误行为。

我们继续,朋友因为认为领导只是在派头于是并没有去真正了解领导的意思,而是按照自己的解读去完成工作,而朋友的同事因为确实是听懂了领导要表达的意思,按照领导的要求去完成任务。结果很显然,一段时间后同事得到了表扬并得到领导的提拔。我的朋友则对他的其他同事们说,

“我上次说什么来着,我就知道他能行。”这个就叫做【后视偏见】

【后视偏见】

指事情发生了以后,无论到底之前有没有进行过预测,都会觉得自己早就知道了的一种偏见;有些人甚至会因此而扭曲记忆,比如认为事情发生之前他就是那么想的;俗称马后炮

与此同时,朋友心里想的是“这次不成功只因为自己刚好一时的粗心大意吧。” 朋友的想法是不是似曾相识?是不是很多时候我们也这么想过?没错,这又是一个典型的心理学现象:

【基本归因偏差】

基本归因偏差这个名词同样源自于心理学,比较学术表述是「对他人行为进行归因的时候,往往会倾向于把别人的行为归因为其内在因素,而低估了情境因素的影响,而对于自身的行为归因的时候,则倾向于把自己的行为归因为外在因素,而忽略自身因素的影响

你以为到这里就结束了吗?不是的,当朋友认为自己这一次的失利只是一次因环境因素造成的时候。他会去下意识的找一些说服自己“偶然失败”的原因比如刚好家里发生了一些事,比如刚好这几天感冒了精力不够充沛……而他也会自动过滤掉了确实是自己实际水平不够或者知识储备不够……这又产生了一个心理学现象【确认偏差】

【确认偏差】是个人选择性地回忆,搜集有利细节,忽略不利或矛盾的资讯,来支持自己已有的想法或假设的趋势

上面朋友的这个例子可能对【确认偏差】的描述还不够真切,那我再来举一给例子:某一天你丢了一样东西但找了好久始终没有找到,于是乎你怀疑被人偷了然后越想越有可能。慢慢的你认为这给东西就是被偷的。再然后,你突然怀疑是某人拿的于是在你一系列观察下,真的是某人拿的,动机,时间还似乎都有,但结果没几天那个东西发现被你落在了某个角落里……

这就是典型的【认知偏差】'钱丢了,看谁都像贼'

以上就是我从朋友的身上,看到的生活里我们不曾注意到的心理学现象!朋友们还有那些生活中观察到的心理学现想呢?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2020年我的一个目标之一是读完50笨书,平均每个月两本书。目前已经完成了3本。想写写自己的读后感。 今天读完的是...
    子悦天天见阅读 474评论 0 0
  • <<天才假象>> 第一章: 成功的关键在于刻意练习. 天赋被高估的原因是因为, 人们只看到了别人的成功, 而没看到...
    DONGWEILAI阅读 576评论 0 0
  • 20191031 读书观后感 对自己做时间规划后,效率果然提高了蛮多。读完书需及时做笔记,要不然很容易遗忘,看了等...
    drelove阅读 94评论 0 1
  • "我把这个网站测试完毕,就可以提交漏洞了"因为对这个网站进行信息搜集准备工作已经长达一个月之久,对于即将挖到一个重...
    南柯酒馆阅读 73评论 0 1
  • 我不想再见你了。 你有没有做好孤独一生的准备。 我们,没有故事了。
    九方先生阅读 254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