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居住的矿区,离市区并不远,三元的公交车费即到。在疫情来临之前每半小时就有一趟公交车,从市区到达矿区,在疫情来袭之后,公交就停运了,这里便成了一座封闭的小城。似乎这次疫情,并没有影响到这里,矿区依然很安静,人们的生活依旧按照过去的生活节奏,缓慢地进行。
这里是一个有几十年的老矿区,麻雀虽小,却内脏齐全,商场,农贸市场,灯光球场,影剧院,医院,学校等市区该有的设施,这里一应俱全。鼎盛时期,这里有一万多人居住,那挨挨挤挤的楼房,晚上灯光一亮俨然一个小城。但改革开放以后,这里的矿二代和矿三代,大部分都跑到外面的世界去精彩了,于是矿区的生活节奏就慢了下来。
慢下来的矿区,这里的一秒相当于外面的五秒,脚步慢,车马慢,就连一里之外的火车也是慢的,所有的生活都是慢的,只有慢下来,人们才有时间去享受和感悟生活的真谛。但是慢下来的人们并不愚昧,他们更懂得保护自己,更懂得科学防护的重要性。在疫情来临时,他们都早早地戴起了口罩,设起路障,排查一切返家过年人员,测量体温……阻挡感染透进矿区。由于防护做得到位,所以到目前为止,矿区依然安全,尚无一例感染者。
67岁的老张头,是一位煤矿退休员工,把半辈子都交给了矿区建设,如今子女都在外面成了家,立了业,只留下老两口在矿区生活。每一年只能等到过春节,才能全家大团聚,老两口在春节前早早地就釆购了,春节期间的大鱼大肉,只盼着儿女们早点回家吃团圆饭。可疫情偏偏选在这个时候发生,老两口只好一一打电话通知儿女们,今年不能回矿区过年,要他们都老实地呆在自己的小家里,不要到处走动。
像老张头这样的退休员工,几乎占据了矿区居住人员的半数以上,他们的子女大部分都分居在祖国的大江南北,唯盼过春节才能回矿区与自己的父母团聚,也只有过春节才是一年的祈盼,可如今自己的父母都阻止了自己的行程,只能慢慢等疫情过去,再看望自己的父母。
这些退休老工人,因为以前都在一起生活过,所以相互熟悉,如今退休了,也就都闲下来了。平时他们男同胞们,都是新闻联播的忠实粉丝,都喜欢扎堆讨论一些国家大事,女同胞们侧喜欢讨论菜篮子工程,然后分享一些家庭子女的故事。现如今他们都走统一路线,讨论如何预防这次疫情,坚决维护矿区安全,然后形成统一口号就是不能让外面的子女回矿区走动,大家都要舍小家而顾大家。
矿区的防疫宣传做得很到位,到处都贴满了宣传标语,每走几步都能看到。公司领导也很积极,为了切断毒魔伸向矿区的黑手,都奔赴一线,亲自指挥,亲自调度,派出防疫工作小组,挨家挨户进行走访,排查有没有从疫区返家过年的亲人,还派出宣传车每条街,每条道,进行循环式防护宣传,车到不了的地方,防疫工作人员就拿起大喇叭喊话:“戴口罩,勤洗手,窗户要通风……”矿区很小,也很闭塞,几乎只有一条马路通向外面,矿区的民风都很淳朴,所有人都积极配合防疫工作人员的工作。
善良和淳朴是一种信仰,人们能够从中得到温暖。小李是湖北人,在煤矿做协议工已经好几年了,夲来打算回老家过春节,等到煤矿放假时,湖北那边已闹得沸沸扬扬,于是放弃了回老家的打算,想等疫情过了再回,可谁知一等就等到了复工的日子。在这段春节假期里,小李不能去找工友们见见面也不能去谁家里蹭蹭饭,他只能孤身一人守在宿舍里,无聊时,打开手机视频,用这样的方式找老朋友聊聊天,来打发时间。用他的话讲:我们煤矿人是最懂得尊守规章制度的,因为我们在井下经常同隐患打交道,如果不尊守规章制度是随时有出不来的危险,每一条规章制度都是用血写成的。现在疫情那么严重,我们更应该像尊守规章制度一样尊守国家的嘱咐,专家让我们戴口罩,我们就戴口罩,专家让我们勤洗手,我们就勤洗手,专家让我们不出门,我们就尽量不出门。即然我们来到了这片净土,就应该更加珍惜它,守护它,决不能给大家添堵。小家是自己的家,大家是这一片矿区,更大的家是国家,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责任去维护它,包容它,理解它,相信它,总会有春暖花开时。
生命是什么?煤矿人都会说:活着。是啊,活着就是生命,煤矿人更懂得活着的意义与艰辛,他们与生死经常擦肩而过,他们没有太高的理想,他们只希望安静地生活。当他们从电视里看到向疫区逆行的脚步,和那些疲倦的医务工作者,他们也会感动至流泪,爱国与怜悯也能在这一刻流露出来。
如今,煤矿为了确保发电用煤供应,已经复工了,千余名煤矿工人正走在返岗的道路上,如果有人问他们怕不怕?他们肯定会回答:怕。是啊,面对着疫情,有谁不怕,他们也是有家的人,也有恐惧,但他们还得承担更多的责任,这就是煤矿人,也是疫情中的逆行者。
夜晚的矿区依然灯光通明,依然很安静,安静得似乎不曾发生过任何事情,月亮照旧高悬在矿区的夜空,他的银晖散落在矿区每一个人的梦里,洁静着他们的梦。虽然已初春,天气依然有点寒冷,散落在矿区之外的几个村庄,已经拥有了初春的颜色,一缕春风正从那边刮过来。所有的梦都将在天亮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