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在改期末的试卷,总让我觉得,不知道是不是我年纪大了,好像越来越不懂现在的孩子。
第一天,我改了一个班的客观题。客观题是有题库的,虽然题多,但刷上两遍也不费什么事情。结果这个班,应该是绝大多数人连题库都没有打开过,超绝松弛感,超低得分率。今天我把这个班的主观题也改了,没仔细算,应该是近十年在我手上,挂科挂最多人的班级了。
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今天我改另外一个班,竟然改出了一个满分。
这应该是我十多年教学生涯中给出的第一个满分。
这个班还产出了好几个九十多的高分。高分学生都丢分丢在一道题上,是考实训课的内容,复习时候我只是暗示了可能会考,所以靠着记忆,拿不到满分。但也是足够优秀了。
去年我就改出过好几个九十多的高分了。除开刚开始的兴奋和欣慰,我又开始担心孩子只会刷题,高分低能。
但今年一道考实训的大题,又证明了能干的学生是真学进去了。
想一想,孩子能考80+,是我教得好;还能考90+,就跟我没有关系了。我有自知之明。
职业学校,还是被更多的家庭,更多的家长和孩子知道了啊。
而现在的孩子,真的是网络原住民,知道的多了,读书也更有目的性了。
就好像那个挂科挂崩了的班级,我能感受到她们对我这门课存在的不赞同与妥协。是的,这个班和其他几个班,压根就不是一个专业,只是同上一门专业课。
你问为什么他们要考同一套题,那我只能说,书是一本,课程定位差别不大,最重要的是,这个专业虽然就业上考虑是不太用得上这门专业课,但但凡有一点点事业上的追求,都绕不过去这门课。我没办法处理这种落差。
我都没办法处理,学生恐怕只会把心里话闷着。
身不由己的事情很多,其实孩子来职业学校,也是会遇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