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行_卢浮宫:塞纳河右岸的珍宝馆

2023.9.22 Friday Day 3

时隔将近半年的时间才想着记录一下在欧洲26天的旅行经历。实际上再捡起来想写点儿东西的时候发现已经忘了好多,写的时候边看照片边看出行前做的攻略,很是费劲。

游记就是记录旅行时所经历的点滴细节和当时的感受,往往这些又是最容易忘记的,时隔这么久再写真的是差强人意,好歹也得逮住个尾巴吧,尊重一下自己的这趟有史以来时间最久的一个人的游历。就边回忆边写,也给自己重新回顾和学习新内容的一些机会吧!

拣了一个让自己思绪相对不太混乱的罗丹博物馆作为游记的开篇,行动起来。

准备写卢浮宫时查了一下自己的朋友圈,我竟然没发任何有关卢浮宫的内容,忘记是什么原因了,或许认为卢浮宫很大众了,没有可写的东西了吧,或许是当时逛累了不想费脑子了,或许是藏品众多又太珍贵反倒找不到头绪了。总之这样一个重头戏竟让它悄然飘走了。

把卢浮宫放在了第三天,也就是周五,是因为周五的闭馆时间是晚上21:45。很贪心的想着可以利用一天较长的时间多看看,以免匆忙。实际上没有用到一整天的时间,将近下午四点的时候已经不知该看什么了,走得确实疲倦了,似乎脑子里再也装不进什么东西了,而且从早上开始一天没吃东西,就结束了此次参观。

预约了早上9:30入场的时间。在旅馆的时候在手机上看了一下天气预报,是个雨天,只是看预报早上10点前不会下雨,我竟然昏了头卡着时间没带上雨伞,而且衣服也穿少了。

打车8:30就到了卢浮宫附近,走到玻璃金字塔的主入口,找到预约9:30的队列开始排队,这个队列我排在了第一个。这时天空开始下起了雨,雨越下越大,而且冷风吹着,仅穿了一件卫衣冻得瑟瑟发抖。好在此时有黑人过来兜售雨伞,赶紧10欧买了一把。

在外面大约等候了一个半小时,近10点钟的时候进入了场馆,顺着扶梯下行进入玻璃金字塔下方的大厅,好啦,总算踏实了。

如此之浩大的卢浮宫,若不是提前花时间做了规划,一定会晕头转向无所适从的。先凝神屏气,不至于让自己太激动,按照之前做好的路线,开始吧!


地下一层的玻璃钢骨倒金字塔 贝律铭设计

先去租了中文语音导览器,就直奔德农馆的《蒙娜丽莎》(地球人都知道这个一定不能免俗)。

趁着游客还不算太多,挤进了人群近距离的欣赏到了这幅传世名作。匆匆拍了几张照片,给其他等候的游客腾地儿。

在卢浮宫看到了达芬奇的五福画作:

除了《蒙娜丽莎》之外,还有:

《美丽的费隆妮叶夫人》

《 岩 间 圣 母 》

《圣施洗约翰》

《 圣 母 子 与 圣 安 妮 》 



《美丽的费隆妮叶夫人》


《 岩 间 圣 母 》

《 岩 间 圣 母 》达芬奇创造了沉浸于内心祥和的圣母形象。一手搂着施洗约翰,另一手向下张开着,似乎有些不安。耶稣伸出手像施洗约翰祝福,旁边坐着天使。

《 圣 母 子 与 圣 安 妮 》

《 圣 母 子 与 圣 安 妮 》圣安妮、圣玛丽亚、耶稣、羔羊,达芬奇在这张画中似乎隐喻了悲剧的宿命,圣婴回望母亲,手里紧握着作为牺牲的羔羊的双耳,在殉道的路上似乎还不舍人间一切。羔羊常常是施洗约翰的象征,也是耶稣为人类赎罪的象征。

《圣施洗约翰》

在蒙娜丽莎对面便是大卫的巨幅《拿破仑一世加冕大典》。

雅克.大卫是拿破仑执政期间的御用画家。按照欧洲的惯例君权神授,皇帝加冕要由教皇完成,但是拿破仑直接霸气地给自己加冕了。画面中拿破仑手举皇冠正要给皇后约瑟芬加冕,教皇灰头土脸的坐在拿破仑身后。


加冕图


《卡斯蒂廖内肖像》

进入德农馆第一个先看到的是拉斐尔的这幅《卡斯蒂廖内肖像》。学者外交家卡斯蒂廖内是拉斐尔的好友,拉斐尔借这幅画描绘出学者的儒雅和尊贵。画中穿着的灰色丝绒外套,质感柔软,泛着灰色深浅不一的光泽,让人忍不住想去伸手触摸一下衣服光滑细腻的质感。

文艺复兴肖像流行四分之三的正面,蒙娜丽莎也是这样的安排。

《田园合奏》

蒙娜丽莎展板背后便是提香的《田园合奏》,也有研究说是提香和他的师兄乔尔乔内的合作品。

提香是文艺复兴晚期威尼斯画派的代表人物。这件《田园合奏》,在一片宁静的田野间,两名男子坐在草地上,其中一名身着红色华服的男子手持曼陀林正在弹奏,挥舞的右手似有音乐飘浮出来,两名裸体女子体态丰腴饱满,一名正在井边汲水,另一名手持笛子似乎意欲和男子合奏。两名神话女子与现世男子一同入画,介入到人间的富足欢愉当中。

这幅画引发了马奈的灵感,画出了致敬前代大师的名作《草地上的午餐》,之后又出现了莫奈致敬马奈的同款画作。


马奈《草地上的午餐》收藏于奥赛博物馆


莫奈《草地上的午餐》收藏于奥赛博物馆


安格尔 《大宫女》

安格尔的《大宫女》也是我很想一睹真容的杰作。在深蓝色锦缎的帘幕前,一名身体丰腴的裸女曲线优美的斜躺在枕头上,右手握着一把孔雀尾羽扇子,头上包着土耳其风情的头巾,此时似有人闯入,猛然转身回头一瞥,眼神透露着神秘又有些魅惑。


乔托《圣痕显现》

文艺复兴绘画之父乔托,摆脱了中世纪圣像画的传统,开始以透视法及人体解剖学塑造人物的个性。这幅《圣痕显现》中,圣方济各身穿褐色长袍,单腿跪地,双手向上接受基督以线条投射出的五处伤痕。画中圣方济各的身体用光影表达出解剖学的立体感,建筑物有了透视空间。这便是乔托被称为绘画之父的原因。这幅画是文艺复兴前期的代表作品。


《加纳的婚礼》

《加纳的婚礼》 委罗内塞 Paolo Veronese,意大利威尼期画派,提香弟子。巨幅画作实在不好拍照,好歹拍全了,留个纪念就行。画作根据圣经新约里的故事所绘,穿红袍披蓝色斗篷的耶稣坐在中央,两边有他的门徒。画家通过耶稣参加利利地区一户人家的婚礼显神迹的圣经故事,展现的却是威尼斯当时社会富豪商人的富足奢华的生活场面。委罗内塞也入画了,穿白袍正在拉琴的就是画家本人。


玛丽.德.美第奇

卢浮宫有一间大画廊陈列着鲁本斯的二十二件画作,叙述法国历史上的一位皇后玛丽.德.美第奇的一生。玛丽皇后出生于美第奇家族,就是路易十四的祖母。

鲁本斯大画廊


米洛的维纳斯

卢浮宫的镇馆三宝:《蒙娜丽莎》、《米洛的维纳斯》、《萨摩色雷斯胜利女神》

《米洛的维纳斯》公元前2世纪,是希腊艺术的杰作。1820年在希腊的米洛岛被发现,出土时双臂就已经残破了,但并不影响其优雅而充满韵律感的线条。

《萨摩色雷斯胜利女神》

《萨摩色雷斯胜利女神》1863年,这件杰出的雕刻在爱琴海的小岛萨摩色雷斯出土。

古希腊信仰胜利女神,在海战中胜利的一方会雕一座胜利女神像,她会展开双翼飞临胜利者战船上方,落在船头。这件雕塑出土时头部与双手都残缺了,挥动的翅翼在风中飞扬,坐在楼梯上的观者似乎也要被一起扇动起来。

《书记坐像》古埃及

雪花石雕刻的书记坐像是卢浮宫的埃及收藏最著名的杰作,公元前2350年的作品。男子双腿盘坐,摊开长卷正在用笔记录。眼眶涂了黑色颜料,这原是埃及人为防止昆虫病菌感染的医用涂料,以后演变成贵族身份的特征,我们熟知的埃及艳后便是如此。


阿肯那顿像 石灰岩 公元前1350年前后

埃及的新王朝时代,法老王阿蒙霍特普四世。


亚述帝国人面牛身城门雕像

公元前8世纪前后,两河流域文明继巴比伦之后兴起者为强大的亚述帝国。公元前 721-前705年,国王萨尔贡二世(Sargon I)建立首都“都塞鲁金”(DurSharukin),他在首都四周建筑城堡,城门有高约四米的人面牛身的石雕做守护神。人面是国王的脸孔,有高冠,长胡须,牛身前端立体雕刻,凸出在城门外,身体后部则是浮雕,镶嵌在城门两侧。

公牛是两河流域神性的象征,因此,除了牛身写实的细部以外,还在两腋加上了鸟的翅膀,使牛的神性升高为图腾的象征意义。


汉谟拉比法典石碑 公元前18世纪

汉谟拉比法典石碑在中东黎塞留馆,当时我在这个馆上上下下来来回回找了无数遍,攻略里也记录了详细位置,就是没有找到,在快放弃时,忽然就出现在了眼前,简直太欣喜了!这是此行想看到的最后一件珍品了,圆满。

汉谟拉比王统治巴比伦王朝的时间是在公元前1792-1750,距今三千七百年之久。古巴比伦信奉太阳神沙玛什(Shamash), 他同时也是正义之神,等于是近代法律的判断者。在这块高达两米二五的石碑上端坐在椅子上的便是沙玛什,右手执权仗正在交付给站立的汉谟拉比。

石碑下方是密密麻麻的楔形文字就是法典内容了,记录着当时社会诉讼依据的法条规则。这是人类古代最早的法律记录。

学法学专业的同学应该都会对其顶礼膜拜吧?

后记:边写文字边回头翻看当时在卢浮宫拍的照片,发现还有很多珍品没有看到,而且后悔照片拍的怎么那么少,在馆里6个小时的时间,没停下来歇息片刻,却感到看到的少之又少,似乎在一片浩瀚的大海里航行的小船,自己仅拣取到那沧海一粟。

太多珍品留待下次吧!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