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启动前期
A、阶段特点:
第一种,创新型的新品类:满足基本供求关系,但是,品类名还没有形成集中认同和共识。
第二种,传统老品类或长期被漠视的品类:存在久远,有品类名,消费者与品类发生关系、购买行为也一直存在,但品牌的需求并未被刺激出来。
B、机会判定:打破品类的静默成本非常高,且前途未卜,不建议投入构建品牌。
C、品类优化:完善品类基本信息。
D、品牌策略:不做品牌。借势老品类、寄生大渠道。
第一种,创新型的新品类:要厘清品类归属,依托或比附成熟品类,明确优化升级的地方,并找到重度人群,打开市场认知缺口,等待品类名被大众吸收。
第二种,传统老品类或长期被漠视的品类,大众没有品牌需求:人们更关心产品的来源,对这些品类的渠道或上游母品类,有较强的品牌需求。所以,可以寄生大渠道。
2、启动期
A、阶段特点:当一个品类名,开始被群体认知、识别,并传播时,意味着这一品类即将进入启动期。
B、机会判定:消费者大部分获取的仍是品类信息;品牌优势只是暂时的,消费者对同品类的解决方案保持开放心态。
C、品类优化:完善品类基本信息。
D、品牌策略:先导汇聚策略。
先导:是指人们先听进去的话、先有的印象、先知晓的品牌,会在头脑中占有主导地位,获得先发优势,后进者难以复制或颠覆;汇聚:是指品牌需要完成高效的聚焦——“品牌定位的聚焦法则”。
先导汇聚策略,有四个要点:第一,是选择强势品类;第二,是规避强势品牌;第三,是消解顾客观望怀疑,第四,是要用大传播做先手。
3、成长期
4、成熟期
A、阶段特点:市场格局已经稳定,品牌排序基本确立,排名前两位的品牌市场份额相加大于40%,两个品牌认知度相加大于60%。品类会进入较长的稳定时期,品类整体规模稳中有降。
B、机会判定:品类寡头品牌的格局已经形成,品牌规模差距急剧放大,传播门槛增高;此时,不建议第三梯队的品牌群成员发起品牌战。
C、品类优化:品类出现一些微创新,领导品牌有垄断创新认知的优势,面对这些创新,领导品牌都可模仿。
D、品牌策略:品类延伸策略。
品类延伸的核心,是“品牌聚焦,品类延伸”;品牌不应延伸,反而应该聚焦,企业精髓需要品牌聚焦,企业扩张需要品类延伸。
亲缘延伸:基于大众对物质层面的关联理解,采取亲缘品类延伸,不是单纯对物化的理解,归根结底要回到需求的解决方案上。亲缘延伸,是风险最小、最为安全的延伸方式。
文化延伸:打破品类认知的物理边界,从精神层面入手,建立一种价值观和生活方式,产生文化影响,从而进行产业扩张。文化延伸,是比较冒险的延伸方式。
创始人IP:跳出物质层面、精神层面,从人物IP入手,打造三个要点——1张脸:有鲜明特点,可被记住的形象+1个故事:可成为谈资的传奇事迹+1个观点:有一系列影响大众的金句。创始人IP,是一种节省传播费用的做法。
5、变革期
A、阶段特点:
变革会出现两个方向:
第一种,品类因自然裂变,产生【品类细分】:是对原品类进行细分优化,衍生出子品类。
第二种,品类因技术变革或观念变革,产生【品类弯道】:会颠覆现有品类提供的基本供求关系,是一种全新的解决方案。
B、机会判定:
第一种,品类细分:大众对于母品类的认知,会为细分提供良好的参照,使得细分子品类直接越过临界点,进入品类启动期。
第二种,品类弯道:是掌握了先进技术的创新者、观念引领者的品牌机会,由于品类颠覆者会最大化借助社会化传播资源,所以大众主动认知需求强烈。
C、品类优化:
第一种,品类细分:是基本供需不变的情形下,个性化需求解决的充分体现。
第二种,品类弯道:会直接影响原有品类的品牌排序,对原有品类的第一、第二品牌几乎是灭顶之灾。
D、品牌策略:
第一种,品类细分:第一是功能细分:功能点利益点;第二是人群细分:人群个性需要;第三是场景细分:场景扩展使用。
第二种,品类弯道:第一是技术变革导致的品类弯道,对大企业大品牌更具毁灭性,其反应速度决定了生死;第二是观念变革导致的品类弯道,不只是影响某单一品类,涵盖的品类颠覆,几乎是最大面积的,会发生跨品类的覆盖;第三是商业变革导致的商业模式革新,并以全新的品类形态,改变人们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