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孤独是远行人永恒的主题——楚天凉雨在孤舟

唐代宗大历年间,文坛上涌现出卢纶、司空曙、钱起、李端、韩翃、崔峒等风流蕴藉之士,被人成为“大历十才子”。

后世专家论诗,喜欢从大处着眼、指点江山。有时从王朝盛衰气象入手,以家国情状评价文人及其作品,虽符合环境影响人之认知的客观真理,却也未免过于笼统而有失精准。

比如明代胡应麟评价唐人的七律诗就说:

“初唐体质浓厚,格调整齐,时有近拙近板处。盛唐气象浑成,神韵轩举,时有太实太繁处。中唐淘洗清空,写送流亮,七言律至是,殆于无可指摘,而体格渐卑,气运日薄,衰态毕露矣。”

大意是说初唐律诗整齐而呆板,盛唐雄浑而过实,中唐清丽而气弱。这哪里是评诗,分明说的是王朝气韵!正如上文所言,如此评价只能大体似是而非,难以适用于所有诗作。

以“大历十才子”之一李端的《宿淮浦忆司空文明》为例,是李端离开京城长安到杭州上任的途中寓所中所作。全诗如下:

愁心一倍长离忧,夜思千重恋旧游。 

秦地故人成远梦,楚天凉雨在孤舟。 

诸溪近海潮皆应,独树边淮叶尽流。 

别恨转深何处写,前程唯有一登楼。

首联说心中有加倍的离愁,晚上在旅馆中翻来覆去回忆那些共同欢游的旧时光。颔联说故人只能出现在遥远的梦中,自己只身在楚地江上舟中沐着清凉的雨滴。颔联说潮水起落,周围的小溪都与之相呼应,江淮岸边立着一棵孤零零的树,叶子都随流水而落尽。尾联说一腔离恨无处消,唯有登楼散远忧。王粲在《登楼赋》中曾说:“登兹楼以四望兮,聊暇日以销忧”——登楼四顾,就是为了打发时光散散忧愁。所以说是“登楼”,目的是消愁。

李端这首诗,硬要往“气弱”的方向上靠,也说得过去,毕竟愁苦兮兮的!但以离别孤独为主题的,大多都如此,岂能不悲啼?如王勃之“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李白之“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高适之“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毕竟是诗中的异数。

这首诗中“楚天凉雨在孤舟”和“诸溪近海潮皆应,独树边淮叶尽流”是不可多得的精品。前一句充满画面感和艺术美,直可以画一幅图来;后两句则是胜在巧妙的表达手法上,看似写景,实则抒情——河水尚知朝宗于海,人自然眷恋朝廷;淮水边的独树,其叶随水流尽,我孤舟漂泊,与此有何异?实际是以万水朝宗象征诗人留恋都城、忠于朝廷,以独树叶流象征孤舟远行、牵挂亲友。

前程漫漫,亲友不可能始终陪在我们身边,我们总要学会独自去面对生活中的凄风冷雨。也许我们并不害怕前方的苦难,只是如影随形的孤独,让我们始终带着一种忧伤的落寞。“茫茫江汉上,日暮欲何之?”——到那异地,又何以消遣心中的孤独呢?“日西无事傍江行”——下班后沿着江边走走吧……也许正因为这孤独,我们才更觉得这人间情重;正因为这孤独,我们才会更加珍惜那相逢的可贵。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16宿命:用概率思维提高你的胜算 以前的我是风险厌恶者,不喜欢去冒险,但是人生放弃了冒险,也就放弃了无数的可能。 ...
    yichen大刀阅读 6,122评论 0 4
  • 公元:2019年11月28日19时42分农历:二零一九年 十一月 初三日 戌时干支:己亥乙亥己巳甲戌当月节气:立冬...
    石放阅读 6,943评论 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