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季时,喜欢耀眼,华丽的东西。感觉玉与潮流与时尚不沾边,那时看戴玉的女子,犹如与我隔了一世。周围的同事动辄花几千元购一只玉镯,我会笑她们脑子进水。
随着年龄渐增,对玉慢慢有了兴趣。在地下埋藏了成千上亿年的玉,喜欢它的人,似乎也应该经过一些岁月的沉淀。
双休日,约上好友,在景星花鸟市场、在小龙四方街,一转就是半天。看着聚光灯下,白丝绒上或翠或紫或白,晶莹如水,细腻如脂,流光溢彩的手镯、挂件、爱不释手。
开始只是陪朋友买,自己不敢轻举妄动。买黄金,买钻石,可以很明确的按克、克拉计价。玉,却没有统一的计价标准。 朋友告诉我,购玉,讲的是一见钟情。首先喜欢上了,再考察它的色、种,水,雕工、式样,最后才是价格,若觉得合适,自己也能承受,那么它就是你的那块玉。
第一次购回的是只纤细的玉镯。它的通透、灵巧、微放的银光,以及中间轻轻浅浅的绿捕获了我的心,不顾朋友以细易断裂以及价位偏高的理由反对,买了回来。 第二只手镯是陪同事去景星花鸟市场无意中遇上的,为它的细腻如脂、温润如水折服。这只无心插柳购回的手镯,同事们说性价比最好。脖子上戴的小佛,钟情于它精细的雕工。
喜欢上玉,对玉越关注,越感到玉的神秘。 有人说玉能避邪,挡灾;有人说玉与人的相遇,需要缘分;有人说人养玉三年,玉养人一生。
玉的避邪挡灾是同事叶子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诠释的.叶子有只婆婆传给她的漂亮手镯。一次车祸,叶子感到自己逃不过这一劫,怎么都要挂彩了。等缓过神来,发现居然毫发无损,但手上的玉镯却摔成两段.是玉镯为主人挡过一难.
卖玉的商人与别的生意人总有些不一样的地方。他们温和而有耐心。任你挑来选去,即便最后不了了之,依然笑容满面,要是换在其它行当,早就给你脸色了.也许他们深悟了“玉卖有缘人”,每一款玉,都有它命定的主人,所以不急不慌。
玉在与人的肌肤日夜相随中,会变得更加细致更加柔润;人在与玉年年月月的长相厮守中,也慢慢变得内敛,变得含蓄。这就是所谓的人养玉三年,玉养人一生吧。 人们喜欢以花以玉来喻女子,我更愿意用玉来比喻。玉的温润,玉的细腻,玉的通透,玉的灵性似乎与女子更相近;而花开时艳丽,败时凄清,过程之短暂,不足以囊括女子的一生。玉的不雷同的色泽与质地,就如世间不会有两个女子的生命轨迹完全相似;晶莹剔透的纯白玻璃种,就如女子纯洁无瑕的少女时期,而温润纯厚的老玉,就如经过时间与岁月积淀,那些举手投足间尽显婉约与温柔的成熟的女子。
夜阑人静,轻抚慢摸那一件件不昂贵,却是自己精挑细选的宝贝,看它们不张不扬,不怯不懦,悠悠淡淡的透着光泽,似在默默凝视我,我心温软如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