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自尊水平的家庭滋养
----读《恰如其分的自尊》有感1
据说阿德勒的思想是培养一个人自尊体系的入门教材(见文《知天命之年如何培育自己的自尊系统》),也有人说《恰如其分的自尊》是如何评估及培育一个人自尊水平的应有手册,无论如何,都值得一读;
阿得勒的思想,更加侧重于——自己的选择——课题分离——共同体感受等等;恰如其分的自尊,侧重于强调自尊水平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不管自尊水平高或自尊水平低,都是如此。
有时候某个人在某个领域的自尊水平很高,但是整体的自尊水平不见得就一定很高,甚至可能很一般;某个人可能整体的自尊水平很高,但在具体的某一个领域,也可能一般般;总之,每一个领域、每一个阶段的自尊水平是波动的、而不是一成不变的。
自尊的起源与自我意识的起源有关,一般儿童在8岁左右开始具有一种整体的自我意识。来自父母的爱、肯定和鼓励,来自同辈的认可与欢迎,来自社会的认同与称赞(包括但不限于老师、亲戚等)以及来自亲密朋友的评价都是构成一个人自尊的力量源泉。
《恰如其分的自尊》一书中,对在家庭中如何滋养孩子的自尊水平作了非常详细的阐述,因篇幅缘故,本文仅仅针对“无条件的支持和有条件的支持”两种滋养自尊水平的方法所引发的共鸣之处,与各位一起分享分享:
首先是父母的作用定位:
《恰如其分的自尊》作者的思路和阿德勒的“课题分离”基本一致,也就是按照“某种选择所带来的结果最终要由谁来承担?”进行判断——属于孩子的课题亦或家长的课题?毫无疑问,滋养孩子自尊水平属于父母双方的课题。如何恰到好处、温柔而有边界、合适而不过分干扰?确实不好拿捏。为此,书中对父母们的角色和定位予以了明确的界定;
父母的角色,关键在于通过对整体教育质量的提升来提高孩子的自尊。自尊水平才是最准确的学习成绩的预测指标,在学习中起到非常重要作用。不仅仅是孩子的自理能力和认真刻苦、以及情绪的稳定性、对失败的接受度等等都跟自尊有关,所以父母必须平衡好安全感(让孩子知道父母爱他)和规则感(提醒孩子遵守规则)。
其次是教育态度:
归根结底,父母对孩子自尊水平的滋养,主要是体现在态度上,即:体现在整体教育的态度上。
所以父母对孩子来说,最重要的事就是父母要付出时间,爱和关心,让孩子们学他们自己想学的东西,不必考虑需要花费多少金钱与时间——让孩子对自己有信心了,其他的都没那么重要了。
再次是情感的滋养和教育的滋养
滋养有情感的滋养和教育的滋养,孩子从父母那里获得的爱——情感来滋养,但光有爱是不够的,如果没有具体的爱的表现与行为,比如说:“宝贝,我们爱你,却忙于其它事物而无暇陪伴”,孩子会自行得出以下结论:他们爱我,但是我不如其它事情重要、不值得他们重视。
教育的作用就是父母对孩子的期望表现符合他们的期许。这也是增强自尊的一种策略,既要教会孩子拥有融入社会的能力、在社会中感觉自在、能够找到自己的位置;既不夸夸其谈,也不咄咄逼人,这便是为人父母最重要的教育任务之一;
无条件的支持状况下,孩子明白自己有一定的价值,因为父母无论如何都会爱他,也为孩子的自尊打下了牢固的基础;但这种无条件的爱并不一定能保证它能让父母之外的其他人也爱他,也有可能被父母宠坏;
无条件的爱并不是说要溺爱,无条件支持里面,其中包括一项纠正孩子的行为;孩子如果做错了,父母要纠正他,让孩子明白:凡事是有规则的,并不是父母爱他就纵容他的过错;正因为父母爱他,才指出他的错误并协助他纠正错误,让他更健康快乐地成长;如不纠正甚至不闻不问或纵容,假以时日,容易滋生为所欲为。
实际上,很多事情我们如果做对了,就会觉得很轻松。家庭滋养孩子自尊也如此。父母不要把全部重心完全放在孩子身上,应该放在如何“做自己”身上,父母和孩子分别“做好自己”,若如此,父母和孩子都会觉得很轻松;
父母也不要总想把孩子当成超越自己的工具,应该给予孩子适当的空间,李小萌说的“做60分的父母”,是不错的教育方式。虽然不是简单的“60分和90分”的区别,而是要给孩子一个空间,父母自然而然也就腾出了自己的空间,彼此有一定的相对独立,挺好!
除了给予一定的空间之外,让孩子学会自己管理自己。因为一个人如果不能管理好自己的话,强塞硬拽、强加东西给他也是没有用的;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犯错的过程,父母需要做的就是:用尊重的心态去对待孩子、引导孩子,犹如想方设法把马牵到水边,至于喝水与否,不是牵马人能够强压的;
只要是家庭讨论分享的事情,邀请孩子参与进来,让孩子有一种归属感,如果孩子的表现不错,父母可以适当表达一下感受,比如说:你今天真的做得非常不错,充分照顾了大家的情绪,做的蛮好的。如此,他的自我评价就会提高,自我评价高了,自尊水平也就提高了。
于是,孩子个人的价值感就会提高;价值感高的孩子,一般也就走得更远、飞得更高。
说完无条件支持对孩子自尊滋养之后,接下来谈谈有条件的支持;
所谓有条件的支持,就是支持是有条件的;孩子也明白:知道是否获得父母的支持,取决于他的行为是否让父母放心;比如:父母把“学习成绩”当成一项有条件支持的指标,孩子自然明白,如果“学习成绩”没有达到父母的期望值,会是什么一种状况;于是,自尊水平高的孩子,就会想方设法努力践行,赢得父母乃至他人的肯定和尊重;但如果自尊水平高但不稳定、或自尊水平低的孩子,如有不合适的行为,就会遭到批评,实则对自尊的滋养是不利的;
如果孩子既得到了父母的爱,又得到了教育,自尊就会比较稳定,这是最理想的结果,也是为人父母最大的期盼与愿望。
如何有效滋养孩子的自尊?书中给父母们建议如下:
[if !supportLists]1、[endif]谈心的时候,与孩子进行一对一的谈心。其作用类似《硬球》里面的零售政治。当家庭里有几个孩子的时候,尤为需要注意,把与孩子谈心当成家庭大会整体来谈是最失败的谈心行为,因为孩子的自尊本能根本无法接受;此外,谈心一定站在孩子的立场,而不是父母的立场;
[if !supportLists]2、[endif]经常倾听孩子谈谈他的事情;了解孩子遇到什么困难,是否有了解决方案?是否需要父母的协助等等,关心孩子;
[if !supportLists]3、[endif]对孩子做的事情,表现出真实的兴趣。即:发自内心的一种真诚,而不是随便敷衍几句;孩子都有反脆弱能力,也有最基本的判断能力,父母对孩子做的事情表现出来的兴趣是真心或敷衍,孩子们是懂的;
[if !supportLists]4、[endif]合适的时候跟孩子一起做一些事情,也就是共同参与;在做得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孩子对家庭良好范围的体会和感受,对孩子自尊水平也是一种促进;
[if !supportLists]5、[endif]‘’让孩子感觉自己是独一无二的,不要总拿他跟别的孩子进行比较,“他就是他,别人就是别人”,让孩子一个人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面;
[if !supportLists]6、[endif]给孩子树立榜样,活出孩子的榜样来——最好的教育方法就是言传身教;身教永远大于言传。比如:要求孩子多读书,做父母的却从不看书,孩子自然有不同的一些想法:“只会要求别人,自己却不做”;
也许道理都容易明白,做起来可能就不是那么一回事;但了解一个人的自尊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一定有助于理解这一个人。至于家庭培育良好的滋养孩子自尊水平的困难度及难点,大家应该认知偏差不大,关键在于执行工程的偏差。
正因为难,才越需要努力;越努力了,可能就越幸运、越幸福、孩子也就拥有越来越健康良好的高水平的自尊。

2021年5月9日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