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一词,对大多数刚刚离校的大四党来说陌生又亲近,又爱又怕。
爱的是终于不用上学了,自己也算是社会人了。怕的是初入职场,我能否面对陌生的一切,同事是否会接受我,老板是否会注意我,我能否做出漂亮的业绩呢。
到了新环境,我们往往注重的不是工作是否繁琐与悠闲,而是人际关系。作为一名刚毕业的小辈,办事做事如履薄冰,若没有位能与之平等相处的同事,相信你会头痛欲裂的。
去年实习的时候,面试通过后老板领着我到市场部报道,心里很忐忑,心想我会有一群怎样的同事,以后共事会不会愉快,他们是否一个个都是大神,看不起我们实习的小学生呢。我的脚步很沉重,内心却有一丝期待。
老板气定神闲的推开半透明的玻璃门,叫来市场经理和全体同事,“给你们介绍一下,老板说道,新来的市场部实习生某某。”我内心很惊讶,老板直接呼我名字,没有念我姓氏。要知道,只有我的父母和我的朋友们,而且还只是玩的好的朋友们才会这样叫我,立马亲切感油然而生。
市场部经理快速走到我面前,也同样的亲切地叫我,然后给我介绍各位同事,我随着经理的介绍,一个个打着招呼,同事们也都笑容满面,看着和我差不多大,一轮下来,我记住了几个比较有特点的名字。同时也在寻找着和我磁场差不多的以后玩耍的伙伴。最终锁定一人。
为什么我会对称呼这么在意呢?在来济南的五六天里,也是我独自一人,真的是无依无靠的一个人,流浪在济南的街头,我最想要的是济南人民对我的一个微笑,和对我的关怀,好像只有这样我才貌似真的来到了这座城市。
而老板和经理甚至是全体员工都这样称呼我,我才知道,原来每个人都是这样过来的,这不仅仅是人情味,更是一种对你加入的喜爱和力量,让你快速融入进来。
前面说到我在经理为我介绍时也在记每个人的名字,名字对每个人来说太重要了.刚上初中的时候,班里人数突然增加至60多人,在每个人做完自我介绍以后,我能记住的也仅仅只有后面的几位。而熟悉的过程就更是漫长。
有一次,老师让我发作业,全班60多个人,我还没认识,你让我发作业,我心里苦笑。只能凭借名字看长相、明声音,也就从那个时候起,我练就了看名字就能想像到他大致的样子,听声音也能知道他大致什么样子的特殊本领。尽管有的还是发错了,但是作业发对了的人都会问我,你怎么知道这是我,然后他也就记住我了。尽管我不是一个爱玩乐的人,但我却是班里所有人都先认识的一个人。
和我磁场相近的同事在我实习结束聚会的时候说到,你一直说我和你磁场相近,其实,在你被老板领进屋子的那一刻,我也是同样的感觉。最后我们哈哈大笑。
我还记得,当时我们俩真正靠近的的原因首先是因为支付宝,我喜欢玩支付宝上的大大小小的功能,而他虽然也玩,但没我玩的深,那个时候蚂蚁森林还没热的时候,我告诉他你去种一棵树吧,他云里雾里,后来,他不仅比我先养成一棵树,而且还做了许多我没玩过的。
还有一次,我们不知讨论什么,竟然发现来这公司之前都在同一家公司面试过,而且,都没通过,惺惺相惜的感觉就更加的深了。他自己也做过公众号,不过他没有做起来,相对来说,我做得较为成功,现在也就一般般了,那个时候他也不停的请教我,而我也顺手又熟悉了一遍。
如何真诚的夸奖别人呢?有时,面对别人对你的夸奖内心其实是拒绝的,因为太假,太做作,虚伪。
夸奖的人心里也不好受吧。夸奖别人可以遵循一个法则:感受+事实+比较。无聊的春节假期结束回到公司,胖了多少成为日常闲聊话题。
经理看见我说:你咋一点没变呢,我长了10斤。”我说也没看出你胖了10斤啊,经理说都在肚子上。其实这个时候我已经在暗暗窃喜了,这说明,我春节假期自律的还是不错的,这可比直接说你真厉害,一点没变听着更加舒服。
通过每一段时期的经历,都会让我们获得不少经验。投其所好,寻找与同事之间的共同点,让对方感觉到他自己很重要,利用各自的优势弥补双方的劣势,学会用感受+事实+比较的方法来夸奖别人,相信以后如果运用的好,那我们就不用在担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