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笔记】《父母效能训练》- 让你和孩子更贴心 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著:〔美〕托马斯. 戈登 译:宋苗
第二章父母是人而不是神
父母也是人,不是神。他们无需假装无条件的接受,甚至自始至终地接受。他们也不应该在感到不接受时假装接受。
当我们开始为人父母时,我们开始承担一种职责或扮演一个角色,并忘记自己也是人。自己任然是会犯错误的人,是具有限制性的人,是具有真实感情的人。
孩子们喜欢自己的父母是人,而不是神。他们喜欢的是他们的父母作为真实的人,而不是作为演员去扮演某种角色,假装成某个不符合他们本性的人。
在本章中,作者希望向父母展示,想要成为一名高效能的父母,不必抛弃他们的人性。你可以接受自己作为一个人,对孩子有着积极和消极的情绪。你无需假装对一个孩子感到接受和爱,而实际上并没有这样的感受。你和你的配偶无需在教育孩子的时候站在同一战线。但重要的是,你必须学会了解你的真实感受。
1.接受与不可接受的行为
行为是指你的孩子所做的和所说的。它并不是你对那种行为的评判。Eg, 一个孩子把自己的衣服留在地板上是一种行为。而把它贴上“邋遢”的标签则是对这种行为的一种评判。
家长对孩子的接受感在一定程度上与家长是哪种类型的人有关。如果家长是善于接受自己,喜欢自己的人,他们的内在安全感高,就容易接受孩子的行为。与这类人在一起,你会感觉良好。你可以做你自己。另一类父母则是不容易接受他人的人。这类人对他人“应当”做出什么行为,什么行为是”对的“和“错的”抱有非常强烈和坚定的观念。不仅对孩子,对成人也如此。与这类人在一起你会感到不舒服。当父母心情愉快时,孩子的行为比较容易被父母接受。当父母情绪不好时,对孩子行为接受度会降低。其实,也适用与成人之间的人际交往。
2.父母双方可以缺乏一致性
曾经我就认为父母必需保持一致性,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读了此书才知道,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每个父母都是各不相同的凡人,并且各种情况也是有所不同的。此外,这样的建议会产生有害的影响,导致父母隐藏他们的真实想法,去扮演一个情感总是一成不变的角色。两个人联合起来对付一个孩子---它常常导致父母中的一人扮演一个“不真实的”角色。
3.虚假接受
没有一位父母能够接受孩子的所有行为。孩子的行为有可接受、虚假接受、不接受。如果父母虚假接受孩子的行为时,会对孩子产生什么影响?众所周知,孩子对父母的态度异常敏感。他们能够极为敏锐的感知父母的真实情感,父母不接受孩子的行为,却假装接受,孩子会困惑和不安,孩子也会陷入困境。父母最好向自己(也向孩子)承认,当孩子特定时刻以特定方式表现出某种言行时,父母无法对孩子这个人产生接受感。这样孩子将学会把你视为一个诚实的人,因为你很真实。
4. 真实的父母之定义
真实的父母会对孩子产生接受感和不接受感;他们对同一行为的态度不可能永远保持不变;而是会随着时间而改变。他们应当认识到,每个父母都会对每一个孩子产生程度不同的接受感。父母也是人,不是神。他们无需假装无条件接受,甚至自始至终接受。他们也不应该在感到不接受时假装接受。孩子无疑更喜欢被接受,但是当父母发出明确而诚实的,符合真实情感的信息时,他们也能富有建设性地处理父母的不接受感。
5.谁该为问题负责
问题归属原则是P.ET.模型中的一个核心理念。它的重要性怎么强调都不为过,因为有如此众多的父母都落入一个陷阱,即为本应该归属孩子的问题承担了解决问题的责任,而不是鼓励孩子自己去解决问题。
归属于孩子的问题,这些是孩子在他们自己的生活经历中经历的问题,是独立与父母的生活之外的。在这些情况下,孩子应当为这个问题负责。比如:孩子被一个朋友拒绝。孩子发现自己的家庭作业太难。孩子对老师感到气愤。十几岁的孩子因为体重超重而不高兴。
P.E.T.为父母们提供了另外一种帮助孩子的方法:让孩子自己为问题负责,并寻找自己的解决方案。
a. 所有孩子在生活中都会不可避免地遇到问题----各种各样的问题。
b. 孩子在为问题寻找合适的解决方案方面有着令人难以置信的,未经利用的潜力。
c. 如果父母送上自己预先做好的解决方案,孩子就会一直依赖父母,无法培养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们在每次遇到新问题时来向父母寻求帮助。
d. 当父母接手或“负责”孩子的问题,并因此为寻找良好的解决方案而承担全部责任时,它不仅会成为一个可怕的负担,而且还会成为一个不可能玩成的任务。没有人能够具有无穷的智慧,在任何时候都能为其他人的个人问题找到良好的解决方案。
e. 当一位家长能够接受自己无需为孩子的问题负责这个事实时,她就处在了一个更加有利的位置,可以作为一个促进者、催化剂或帮助媒介,帮助孩子自己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法。
f. 在某些问题上,孩子确实需要帮助,但矛盾的是,从长期来看,最有效的一类帮助就是不提供帮助。更准确地说,这种帮助是把寻求问题解决方案的责任留给了孩子。在P.E.T.中,我们把这些称作“倾听技巧”。
当问题归属于父母时,父母需要摆出某种姿态,向孩子传达这样的讯息:“嘿,我遇到一个问题,我需要你的帮助”。
当问题归属于孩子时,父母希望向孩子传达的讯息是:“你似乎遇到了一个问题,需要我的帮助吗?”
作者建议父母养成问自己问题的习惯:“这个问题归属于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