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更斯:想以写作为业吗,你有没有坎坷曲折的人生?

英国大文豪狄更斯

1 午夜星辰

人们走来走去,大人的说话声和婴儿的哭泣声,在屋子里回荡,发出嗡嗡的回音。因为屋子太小,孩子的视野十分局限,只看到大人们放大了的脸部与四肢。从心理学上说,孩子最早的视觉印象,将会保留一生,并时常在脑海里像放电影一般瞬间再现。这使得狄更斯的小说,很擅长用细腻生动的笔致,描写人物的脸部表情以及手和腿的活动。

181227日,英国南部海港名城朴次茅斯,一所陈旧的砖屋里,诞下一个小生命。他就是后来英国文坛巨匠狄更斯。狄更斯这样写道:我出生的时候,正巧是星期五的午夜,时钟直直地指在12点的位置。保姆和女邻居都说,孩子在这个时辰出生,命中多难,还具有看见鬼魂的禀赋。

孩子的父亲是海军会计处的小职员,家境不怎么好。有一个姐姐,比他大2岁,名叫弗朗西斯·伊丽莎白,后来人们都叫她范妮。范妮1848年因患肺结核早早离开人世,狄更斯很难过,在几个兄弟姐妹中,他俩最合得来,曾一起随父亲到罗彻斯特的米特尔饭店,以大餐桌为舞台表演歌舞,赢得观众的掌声。

姐姐去世后,狄更斯为她写下7000字的纪念文章,回忆一起度过的笑泪交汇的童年时光。也在这时他产生创作自传体小说《大卫·科波菲尔》的念头。狄更斯的好友福斯特撰著《狄更斯传》,着墨于狄更斯童年生活,引用过这篇文章。

小狄更斯10岁那年,家里发生了重大变故,父亲因拖欠债务,无力偿还,被投进欠债人监狱。实在无法生活下去,母亲带着孩子也一起住进了监狱。第二年狄更斯去一家鞋油作坊当童工,每天工作十个小时,只有星期日才能带一些食物去监狱与父母团聚。

狄更斯的父亲后来继承了一笔遗产,这才还清债务,走出牢狱。此后,狄更斯进学校念书,然而终因家境贫寒而失学。算起来他一生受到的正规教育总共才4年,他能成为著名作家是他努力自学的结果。

狄更斯的父亲爱读书,尤爱读剧本,是一个戏剧爱好者,在家里总让小狄更斯扮演他喜欢的戏剧里的各种角色,然后一起讨论演戏心得。他还教狄更斯声情并茂地朗诵诗歌,鼓励他提笔写作。在父亲的影响下,狄更斯也养成读书习惯,阅读了《鲁滨逊漂流记》、《天方夜谭》等世界名著。稍微年长之后,他就去大英博物馆图书阅览室伏案学习,那里成为他的自修大学,也从那里窥探到文学殿堂的绚丽华美,并迈开登堂入室的第一步。

人们在提及狄更斯的父亲时,总用玩世不恭、挥霍无度这样的词句来形容他,其实这是不公平的,没有老狄更斯对儿子的影响与引导,也许就不会有一颗文学巨星的升起。

狄更斯15岁进律师事务所当学徒,做过法庭记录员。20岁时任报馆采访员,从事下议院的报道工作。这让他有条件对英国政界作仔细考察,观其利弊。因工作的需要,年轻的狄更斯将其足迹印遍伦敦的街头巷尾,广泛接触社会,深阅人情世故。这为他日后从事文学创作,作了充分的素材积累与思想认识的准备。

狄更斯研究者汤玛琳说:狄更斯对伦敦街道是那么的热爱,投以莫大的关注,“他总是在看着什么,倾听什么,对伦敦生活中的一切悲、喜、荒唐和无奈作出反应。这些点滴的观察成为他日后创作的源泉。”虽然,狄更斯眼中的伦敦到处是混乱,灰尘与废纸满街飞。然而小说中的很多情节都与这个巨大的“垃圾堆”有关。狄更斯将”垃圾”分类处理,竟然淘洗出价值连城的宝贝,成了“闪着金光的清洁工”。

1836年狄更斯发表《鲍兹随笔》,以生动的笔墨描述伦敦街头的日常见闻,获得文坛好评。同年他又趁热打铁,发表连载小说《匹克威克外传》,一炮而火,引起文界轰动。这是一部幽默作品,一位老绅士的旅行记录,只见小说主人公目光如炬,直照英国当时的社会阴暗面,层层揭示,嬉笑怒骂,不留情面。

本书出版后,争阅者众,评价它是一卷绚丽多彩的维多利亚时代市井风俗画。《匹克威克外传》的成功让狄更斯增加了生活的信心,发现了自己的才能,决心从此以写作为业。

1836年狄更斯24岁,与凯瑟琳结婚。1837年至1839年间,狄更斯夫妇在伦敦度过了一段新婚燕尔的时光。在那里,他完成了《雾都孤儿》的写作。

1842年,狄更斯访问美国,此后与家人前往欧陆,在瑞士、法国和意大利等国居住过一段时间。他创办国报刊,题名《每日新闻》,自任主编。1858年起,狄更斯遍游英国,每到一地都有许多仰慕者簇拥着他,要他站到舞台上,高声诵读自己的作品,他就此开启一生中别有风味的朗诵旅行时代。1867年至1868年,他再次游历美国,对这个位于新大陆的新兴资本国家作深入观察。

187069日,已经闻名遐迩的狄更斯在赶写他人生中最后一部小说《爱德温·德鲁德之谜》时,扑倒于写字台上,因脑溢血溘然长逝。狄更斯是一位勤勉的作家,直至生命的最后时光,还在挥笔不已。他一生著作等身,留给世人14部长篇小说,及许多中、短篇小说和游记、戏剧、随笔。其中最著名的作品是《匹克威克外传》(1836)《雾都孤儿》(1838)、《老古玩店》(1841)、《董贝父子》(1848)、《大卫·科波菲尔》(1850)、《艰难时代》(1854)、《双城记》(1859)、《远大前程》(1861)等。

狄更斯死前留下遗嘱,其中写道:“请把我的丧事办得朴素、简洁。不要张扬。不要在报上发讣告……用普通的字型在墓碑上刻上我的名字就行了,而不用加什么‘先生’‘阁下’之类的字眼。也请我的朋友们不要为我建造纪念碑、撰写悼念文章。我的书会让人们记得我,这对我来说,已经足够。”

后人尊重狄更斯的遗愿,丧事从简,骨灰被安葬在威斯敏斯特的“诗人之角”。墓碑上写道:“他是贫穷、受苦与被压迫之人的同情者。”人们唯一违背作家遗愿的一件事,是让一座朴实无华的纪念牌静静地矗立在疏林绿茵,表达后世的人们对这位伟大作家永远的思念。


2“荒凉山庄”的凄美

从伦敦出发往东南方向走去,即进入肯特郡,我们要去寻访心仪的小镇,名叫布罗德斯泰斯。肯特郡宛若半岛,看上去像可爱的小犬,探着鼻子嗅闻英吉利海峡碧波清浪的气息,那么这个小镇,就像溅到小犬鼻尖上的一粒水珠。小镇尽头的山崖,座落着城堡,顶层有一个能看到翠绿色海景的房间,狄更斯曾在这里完成名著《大卫·科波菲尔》的写作。

在英伦大岛上,想找一个离法国最近,又比较有名的地方,英国人会告诉你,那就是布罗德斯泰斯了。在奥维互动地图上目测计算,这里离海峡对岸的法国陆地还不到一百公里。站在布罗德斯泰斯海崖人们会想,从这里架设一条跨海大桥,或者打通海底可以通行,那么一个多小时就可以到达法国了吧。

其实连接英法的海底隧道早在1994年已经开通,全长56公里,不过英国的起点不在布罗德斯泰斯而在小镇北边距离50公里处的福克斯通。隧道与对面法国加来附近的科凯勒相接。高速旅客列车“欧洲之星”在其中川流不息。

布罗德斯泰斯是有名的海滨度假胜地,被称为“赛尼特岛皇冠上的宝石”。站在海边,只见远航的船舶缓缓驶过,金色沙滩与白如霜雪的悬崖组合成梦境的色彩、一条小道通向树林的深处,道路两旁芳草萋萋,鸢尾花竞相开放。

布罗德斯泰斯人气旺盛固然得益于风景的秀丽与海底隧道的开通,而主要原因在于它是英国著名文学家狄更斯生活与工作过的地方,小镇与狄更斯天生有缘,特别能够激发狄更斯的创作灵感,他的一些重要作品在此诞生。

每年一次的狄更斯节在这里举行,届时寂静的小镇,顿时热闹非常,人们走上街道,载歌载舞,因小镇与狄更斯有着特殊的历史关联而自豪。小镇每年有一周的时间以游行等方式纪念这位大作家,人们举着狄更斯留有山羊胡子的头像,提醒大家把这个形象与布罗德斯泰斯的美丽海景一起铭刻心扉。

人们很容易从狄更斯联想起英国英镑。英国纸币分为:1镑、5镑、10镑、20镑、50镑和100镑。币值的纸币印有英国君主及诸位英国名人像。狄更斯头像曾经印上10英镑的票面,这和布罗德斯泰斯镇上游行的人们的“提醒”有关吧?

向着英吉利海峡蔚蓝色的海洋,著名的肯特郡白崖伟岸矗立,崖上一座拿破仑时代风格的城堡引人注目,人称“荒凉山庄”,这个名字与狄更斯的名作《荒凉山庄》的书名恰好一样。

它最初的名字是“堡垒山庄”。早在拿破仑时期,这里是当地堡垒指挥官的住所,上下4层,共有6间卧室。狄更斯平时住在肯特郡附近的海厄姆,离“荒凉山庄”有20英里之遥。从1837年到1839年,狄更斯租下了“堡垒山庄”,在这里度过近二个年头。狄更斯喜欢看海,也喜欢在海里游泳,称这个城堡为他的“戏水圣地”。在这里,狄更斯完成《大卫·科波菲尔》的写作。

荒凉山庄可以俯瞰英吉利海峡,那间朝着海峡方向的狄更斯卧室,有一张办公桌,是狄更斯伏案写作的地方。每当傍晚,大海退潮时刻,山庄沉浸于暮霭海风的温情氛围,狄更斯会触景生情,神思飘忽,开始一部新小说的酝酿,并渐渐成竹在胸,书名叫《荒凉山庄》。1870年狄更斯逝世。人们把原来的“堡垒山庄”更名为“荒凉山庄”。


3“看不见的女人”

狄更斯步入作家行列之后,收入稳定,这时他想要有一个家。还在《时事晨报》上班的时候,狄更斯就已看中主编乔治·霍格斯的女儿凯瑟琳,这时他主动撩妹,展开求婚攻势。1836年,终于将20岁的凯瑟琳·霍格斯抱入婚房。

1837年对于狄更斯来说,春风得意马蹄疾,既是婚巢甫筑,又逢《匹克威克外传》出版,大获成功,忙着连载,通向锦绣前程的红地毯铺到了脚下。三月里花红柳绿,狄更斯又有乔迁之喜,迁往伦敦DoughtyStreet 48号新居。他在这里生活了近三年,许多著作在这里完成,许多故事在这里发生。他逢人就说,“这是我在城里的家”。

这是狄更斯在伦敦的唯一住所,现在成为狄更斯博物馆。漂亮的连体别墅中的一栋。推开房门,一派英国维多利亚装饰风格,美轮美奂,夫妇俩本该在此宁静的“港湾",享受幸福的生活。

然而,时光荏苒,事与愿违,狄更斯心生厌倦,开始嫌弃凯瑟琳,他抱怨道:“可怜的凯瑟琳和我并不般配,我们对此无能为力”。凯瑟琳出身书香门第,懂音乐,会法语,竟然失去了丈夫的欢心。狄更斯公开抛弃妻子凯瑟琳是在1858年,当时他46岁。

那年夏天,他在自办杂志《家常话》公开了一份类似声明的文字:“积时累日,家有内忧,烦扰我心,因其涉及神圣隐私,恕不赘言。心平气和地作出分居的决定,并非出于愤怒和恶意,分手的始末缘由也从未避讳孩子们。”

文章又说:“然而这件家事却被故意歪曲了,可以说是完全虚假的,用一种最野蛮最残酷的方式——牵连的人不止是我,还包括我最亲爱的无辜的人。”从文字看来虽然是为自己辟谣,实质是一份声明,告诉人们已与妻子分居,而且责不在己。《泰晤士报》等多家报纸都刊登了这份声明。

电影《看不见的女人》,有这样一个镜头,狄更斯怒气冲冲地用木板将卧室分隔成两半,狄更斯的夫人看着他的举动,徒唤奈何,满脸的哀伤与绝望。她蒙受巨大的侮辱,却是哀告无门。虽然狄更斯与妻子没有履行正式离婚手续,但他们早已劳燕分飞,破镜难圆。

狄更斯展览馆二楼,狄更斯夫妇的卧室里至今还保存着狄更斯的信件,信中他喋喋不休地向朋友们抱怨凯瑟琳。

后世责备狄更斯是不负责任的“渣男”,凯瑟琳为他生了十个孩子,几乎年年生育,百般辛苦,又得了产后抑郁症,狄更斯不但不理解她,反而口出恶言,令人不解。

其实,狄更斯的感情如阳春柳絮,飘忽不定。英国现代作家毛姆在《狄更斯与〈大卫·科波菲尔〉》一文中揭露一个“秘密”,狄更斯婚后不久就迷上妻妹玛丽。1836年,也就是狄更斯和凯瑟琳结婚的第一年,16岁的玛丽搬过来与姐姐、姐夫合住。

如今参观狄更斯故居,还能看到玛丽的绣房,狄更斯夫妇卧室的隔壁,洁白的墙上挂着一位少女的侧面像,温婉可人。凯瑟琳首次怀孕期间,狄更斯与玛丽的爱情走到深处。这是一个爱的悲剧,18375月,一天晚上狄更斯和凯瑟淋姐妹俩一起去看戏,回家后不久,玛丽猝死。玛丽是在狄更斯的怀里闭上眼晴的。狄更斯悲痛不已,含着泪水,将玛丽手上的戒指戴在自己手上,终其一生没有取下。

狄更斯在写给友人的信中倾诉自己对玛丽的一片感情:“感谢上帝!她死在我的怀里。她最后的遗言也是关于我的。”直到他自己临终前夕还怀念着玛丽,笔下真情流淌:“玛丽时刻都在我的心中,尤其是在我成功和发达的时候,对她的追忆已经成为我生命的最本质的一部分,就像心跳一样和我的存在不可分离。”

玛丽逝世后五年,仿佛是在追寻玛丽的影子,又爱上凯瑟琳的小妹妹乔治娜。令人唏嘘不已的是乔治娜不久也搬来同住,而且这一年乔治娜也恰巧16岁,与玛丽当年迁入姐夫家的年龄一样。

乔治娜与玛丽形神酷似,这使狄更斯不时产生幻觉,朦胧中发觉玛丽复活,重新来到身边。与姐姐相比,乔治娜对狄更斯爱得更深,为了姐夫一辈子没有出嫁。后来狄更斯与凯瑟琳分居,乔治娜也没有离开狄更斯,像妻子那样照顾狄更斯与他的孩子们。

犹如玛丽死在狄更斯的怀中,狄更斯临终时,躺在乔治娜的怀中。垂危的狄更斯,把头转向乔治娜,蠕动嘴唇说出最后一句话:“好,就躺在地板上吧”。

狄更斯总把正面形象朝向读者和社会,尽量将个人私密包裹得滴水不漏。他小心地爱惜羽毛,维持一个英国绅士的尊贵与体面。不过,又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悄悄地发生,大作家浓重的背影里躲藏着一个秘而不宣的小情人。她叫奈丽,一位戏剧演员,她扮演的悲情女人的角色款款动人,而最主要的是,她的神情仪表、一颦一笑,竟和“特南小姐”一模一样。

狄更斯《双城记》中这样描写书中的主角之一特南小姐:“身材苗条,一头金发,带着审察神气的蓝眼睛,娇嫩光滑的前额上有一种困惑、好奇、惊惧、专心,或者这些同时俱备。”当狄更斯用鹅毛笔在纸上写下这段文字的时候,他已为自己所悦的女人,描述出朦胧诱人的身影。

特南是虚构的人物,是他寻寻觅觅的梦中情人,现在情人走出梦境来到他的面前,她就是奈丽。狄更斯金屋藏娇,整整十年,刻意隐瞒这一段秘密情事,烟笼雾锁这一位“隐身美人”。两人一老一小,年龄相差悬殊,然而相爱情深,真可谓风流一代才子,红颜百番痴情。有时奈丽为自己不明不白的身份饮泣无声,狄更斯则百般呵护,关爱有加。人们不知道,狄更斯的又一部名著《远大前程》,其创作灵感,就是来源于他对奈丽的爱情。

不知什么原因,狄更斯与奈丽之间的那根红丝绒的情缘,在十年后出现了松动。那双曾经紧攥的手放开了,那座金丝编织的樊笼打开了,而美丽的金丝鸟也春梦初醒,飞回了自然。对于这段爱情,狄更斯至死耿耿于怀,遗嘱上特地关照:“给奈莉小姐1000英镑的馈赠”。


4文豪与“孤儿”

一本精装的《雾都孤儿》,安静地躺在书桌的右角,墨绿色台灯的边上。一场台风过境,炎炎沪上,今夜是难得的风凉。我又一次拿起书来,不知怎么了,目光蓦然停留在“孤儿”二个字上。

一个念头升腾于脑际,就像一头硕大的鲸鱼,浮出海面,激起波浪,发出巨大的声响。喔,这是一个重要的念头,我要记录下来,算是和亲爱的小盆友,我的至爱,今夜读书的一个心得。这个心得还不成熟,后面得加上一个大大的问号。还是先写下来给你看:

想成为一个大作家吗?有它的入门条件,必须有痛苦人生,最好是个“孤儿”、“弃儿”或者“准孤儿”。

是啊!不少大作家,翻翻他们的简历,或者倾听他们自报家门,大多从小吃苦,他们冻饿交加,孤立无援,可怜兮兮地站在寒风中瑟瑟发抖,脖子上挂着一块块用潦草字体写着的牌子:“孤儿”、“弃儿”、“准孤儿”。底下分别有注解:孤儿,双亲皆无。弃儿,遗弃街头,或双亲还在却失去家庭的爱。准孤儿,父母不全。写《忏悔录》的卢梭出生后不久,母亲亡故,父亲顾不上他,成为准孤儿加弃儿,流落他乡。

留下《呼啸山庄》与《简·爱》这样脍炙人口的巨著的勃兰特姐妹自幼丧母,生活困顿艰难。

苏联大文豪高尔基很小就失去父亲,不久母亲改嫁,把他丢在外公家里生活。他的笔名的全称是玛克西姆·高尔基,在俄语中,马克西姆(Максим)表示最大,高尔基(Горький)是痛苦,高尔基以“最大的痛苦”为笔名,开始他的写作生涯。他在列宁的办公室里回忆往事,泪珠垂落像断了线的珍珠。列宁被感动了,抚着他的肩背对他说:写下来吧,写下来吧!这样就诞生了他的不朽巨著人生三部曲的第一部:《童年》。这些都是例子,还有很多,不胜枚举。

我在有关毛姆的文章里说过,“狄更斯的父亲是一个小职员,因欠债进了监狱,为了节省房租,母亲带着全家,一起住进了监狱。小狄更斯白天外出做童工,晚上回监狱睡觉。父亲出狱后,狄更斯一度进学校学习,母亲却要他再去做工。他后来回忆:我不能忘记,母亲当年急着把我重新送回那个地方去。这使狄更斯在心理上成为孤儿。”(黑体字为校订后文字)狄更斯的著作中常有“孤儿”的幻影。他写“雾都孤儿”是说孤儿的故事,另一部名著《大卫·科波菲尔》,也是说的孤儿的故事。

孤儿出身,一贫如洗,长大后即无遗产继承,也无外界支援,凭着一支笔,拼上一条命,结果反倒是命苦而文工,攀上文坛,独占鳌头。

自己是孤儿,去写孤儿故事,是写自己的故事,得心应手,细腻真实,千言万语如山泉林溪汩汩流淌,打动读者做他的粉丝,倾心不已。

因为是孤儿,遍尝人间愁苦,一把辛酸泪,何处与人说,滔滔苦水在此倾倒。自己先哭,引得世人跟着他,泣声一片。

好了,说了这么多,差点把今夜领读名著的正事忘掉。言归正传,说一说狄更斯的《雾都孤儿》。

书中故事,发生在19世纪30年代英国的“雾都”伦敦。漆黑的深夜,寒风呼啸,奥利弗来到人间。母亲生下他就死去,可怜的孩子孤苦伶仃,后来被孤儿园收养,9岁时进了济贫院的童工作坊。

干活重,吃不饱,好不容易熬到吃午饭的时候,饿得皮包骨头的奥利弗把空饭盒举过头顶,向凶狠的管事苦苦哀求:拜托!先生,再给我一点吃的吧!管事瞪大眼睛,没有多盛一勺,相反罚他做更繁重的活。又经历多少痛苦的折磨,苦命的奥利弗踏上流浪的道路。

奥利弗身无分文、举目无亲,饿倒在伦敦的街头。一个叫阿特福的年轻人向他走来,说可以供他吃住,带领他去见一个叫费金的老头一一偷窃集团的头目。费金威肋利诱,迫使手下的一帮孩子充当扒手。奥利弗脱离虎口又入狼窝。

一天,阿特福行窃时被人发现,阿特福拔腿就跑,在一边发呆的奥利弗成了阿特福的替身被抓进警察局。在警察面前,正直的书店老板站出来证明,偷东西的不是奥利弗。被偷的布朗罗是个好心的绅士,见奥利弗可怜,把他接到家中,给他换上干净衣服,帮自己做点力所能及的家务。

贼头费金打听到事情经过,气急败坏,趁奥利弗为主人买书的机会,半路上将他劫回贼巢。主人布朗罗不知道事情真相,还以为奥利弗携款逃跑,感到非常失望。在贼巢,费金诱骗奥利弗说出布朗罗家中情况,决定入室行盗,并强迫奥利弗带路。

风高月黑的夜晚,费金指挥歹徒们进行暴力抢劫,混乱中奥利弗中了流弹,血流如注。费金为杀人灭口,想要害死奥利弗。心地善良的南茜决心帮助奥利弗绝地逃生。费金看破南茜的用意,将她杀害。

此后的情况是,伦敦警方掌握了费金团伙的罪恶证据,撒下罗网。费金一伙眼看末日来临,仓皇逃命。费金走投无路,被警察抓获。

《雾都孤儿》的结局,出人意外,照理说费金是造成奥利弗不幸的主犯,因为费金,他才落入魔爪,身受磨难无数;因为费金,有心救他的南茜惨遭杀害,这个费金十恶不赦。然而,到后来奥利弗却去狱中探望费金,并为他向上帝祈祷。

奥利弗踏上人世,见证社会的罪恶与人性的卑劣,自己也成了罪恶与卑劣的无辜牺牲者,本当起而抗争与报仇,就像艾米莉所写的《呼啸山庄》中的主人翁希斯克里夫那样,敢作敢为,而奥利弗偏偏“反其道而行”,这是为什么?

人们说这和《雾都孤儿》作者狄更斯信仰的基督精神有关。他看到人性之恶,却认为每人的心田都有“罪恶之花”正在绽开,连他自己也一样。基督說过,对有罪过的人,“原谅他,因为他不晓得”。狄更斯原谅了自己小说中的费金,因为他“不晓得”。

人们还想起的狄更斯说过的另外一句话:“所有社会伤害的例子都是因远离了新约精神。”书中的奥利弗没有起诉费金,他有一个被平常人看来奇怪的逻辑:别人伤害自己,固然可恨,那么就不要再去伤害别人,起诉也是伤害,听上帝的话,让伤害到我这里为止,不再延续。

有人评论狄更斯的“每一本书都有一个明确的圣经经句的教训,而这经句乃是从基督的口中直接发出来的”(爱克罗伊)。他宽赦了自己创造出来的坏人费金,对坏人也要有爱心,他实践了神圣的“新约精神”。


5 大卫·科波菲尔是狄更斯“最宠爱的孩子”

狄更斯特别钟爱《大卫·科波菲尔》,称它为“心中最宠爱的孩子”。这是狄更斯的第八部长篇小说,问世于1849年,用第一人称说故事,讲述主人公大卫·科波菲坎坷而精彩的一生,书中作者身世依稀可窥。

他说:我要在此描述自已是如何来到这个世上,又是如何生活下去。要明白本书的主人公是我而不是别人。这是我的传记,就从我一来到人间时写起。狄更斯曾为小说主人公取过许多名字,后来定名“大卫·科波菲尔”,是因为这个名字的缩写D.C.正是作者名字(Charles Dickens)缩写的颠倒。

大卫·科波菲尔出世之前,父亲已经撒手人寰,母亲无法忍受寂寞艰难的生活,也无法抗拒诱惑,改嫁摩德斯东。后父居心险恶,对大卫百般虐待,母亲生性软弱,迁就后父,无法保护大卫,这使大卫从小尝尽人世艰辛。好在家中女佣佩葛蒂怜悯大卫,让他在最凄惨悲凉的时刻感受到一丝人间温暖。

大卫一度被寄养在佩葛蒂的哥哥辟果提的家里。雅茅斯海边有一艘搁浅的破船,这就是辟果提的家。大卫到来之前,辟果提已经收养了二个孤儿,一个是辟果提妹妹的女儿,一个是他弟弟的儿子海姆。大卫成为辟果提领回家的第三个孤儿,善良的辟果提等于开设了一个孤儿园。辟果提勤劳又慈爱,新家的生活虽然清苦,但和睦温情。大卫的一段宝贵的少年时光在这里度过。然而好日子总有终结。不久,大卫回到母亲的身边,他找不到家的感觉,忍受后父的打骂成为每日的“功课”。哪里是家,无疑是地狱。

母亲去世后,大卫的生活更加糟糕,后父逼迫不足10岁的大卫去当洗刷酒瓶的童工。这时候的大卫劳累不堪、缺衣少食,如在黑暗冷湿的巷道里爬行。正当大卫苦不堪言,哀告无门的时候,姨婆贝西小姐向他伸出了援手。她收养了大卫,还供他上学。

大卫的悲惨故事有了转机。上学的时期,一位名叫威克菲尔的律师,受大卫婆姨的委托管他吃住。威克菲尔是一个善良的人,在这里大卫生活得不错。他已经长成了一个英俊的青年,并对律师的女儿安妮斯产生了恋情,这是大卫的初恋。时光荏苒,大卫取得了中学毕业文凭,他出门远足,路上偶遇史蒂尔福斯。

他俩作伴来到大卫生活过的雅茅斯,一起去拜访童年时代的恩人辟果提。这时他得知艾米莉已与海姆订婚,不久就要结婚成家。然而想不到事情发生了,阔少爷史蒂尔福斯引诱艾米莉与他相好,就在艾米莉与海姆举行婚礼的前夕,双双私奔国外。大卫后悔不已,恨不该“引狼入室”,因为史蒂尔福斯是他带来的。辟果提悲痛万分,决心寻找女儿。

大卫结束了学业,又回到伦敦,他走遍大街小巷,对于这个雄踞世界的帝国之都,既熟悉又陌生。说熟悉,是因为他已经生活在这个世界好久,失去了对它的新鲜感。说陌生,是因为一座座银行、机关、写字楼,高楼林立,像怪兽一样,蹲在路边。

他不知道这些房子的里面,发生着怎样的事情,隐藏着多少财富,涵蕴了多少秘密。大卫找到一份工作,在斯本罗律师事务所任见习生。他像一只翠鸟飞入林中,想去探索森林的奇妙,像小鹿来到河岸,要去品尝山泉的滋味,像一颗露珠滴入波涛,向往融入浩淼的大海。和儿童时转悠在伦敦的大街小巷相比,如今的意义已经不同,他要以一个大人的心态对世界上的一切作探索与思考。

这时,他得知威克菲尔律师被狡猾的希普设局欺骗,到了走投无路的地步。因为与威克菲尔有着经济联系,威克菲尔的遭遇也影响到婆姨贝西小姐。她的经济情况因此一蹶不振,走到破产的边缘。大卫十分愤怒,且又愁肠百断,思考如何凭一己微力,向曾经照顾过自己的威克菲尔伸出援手。

危急时刻,有一个人出现在大卫的面前,他叫密考伯,大卫童工时代的房东,希普的秘书。与大卫所起的作用有关,希普良心发现,将希普陷害威克菲尔并导致贝西小姐破产的罪恶阴谋一一公布于众。希普被起诉,在大量人证物证面前希普低头认罪,最后被判无期徒刑。事后,贝西小姐很感动,他将一笔不小的钱财赠予密考伯,让他在澳大利亚从事经营,并成功发财。

狄更斯年岁日增,逐渐和一个叫朵拉的姑娘产生爱情,走上了婚姻的殿堂。然而婚后的狄更斯并没有得过幸福。朵拉外表美丽动人,而其内在却是乏善可陈,只是一个头脑简单的“洋娃娃”,不会料理家务,缺乏自理能力。参阅狄更斯的生平,狄更斯本人的感情经历也甚不如意,小说中朵拉形象的塑造,表现狄更斯对自身婚姻的思考。

话说辟果提多方奔波,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养女艾米莉,这时她已被恶毒的丈夫史蒂尔福斯抛弃,流落在伦敦街头。他要带着艾米莉登上驶往澳大利亚的客轮,去寻求新的生活。事有凑巧,船将启程的时候,天地变色,风暴骤起,打翻一艘从西班牙驶来的邮轮。

只见一名乘客悬在风浪中的桅杆上,奄奄一息。这时艾米莉的前任情人海姆正在岸边,見此危急情况,他纵身跳海救援,然而,悲惨的结果是救人未成,他自己却沉入海底。当他的遗体浮上水面的时候,那名客船上的遇难者也被海浪推上了沙滩,人们上前查看,居然是艾米莉原来的丈夫史蒂尔福斯,已经气绝身亡。艾米莉以后来到澳大利亚,在那里生存下来,终生未嫁。她的心中偶有对海姆的思念,算是幻梦中的安慰。

小说的主人翁大卫经过不懈的努力成了一著名的作家。这显然是小说的作者在有意识地印证自已的现实身份。小说情节继续延伸,以悲惋的笔调描述他的妻子朵拉如何身患重病,最后凄切离世。为了从丧妻的悲伤心境中走出来,大卫去了外国。

读者还记得小说的开头,年轻的大卫曾寄住在律师威克菲尔的家中,他的女儿安妮斯耳鬓厮磨,结果双双情窦初开,激起了爱情的火花。想不到时隔多年,安妮斯的心中,依然珍藏着这段珍贵的感情。对此,大卫深受感动。

他与安妮斯鸿雁来往,互通衷曲。一朵曾经熄灭的爱情火花,在一对情侣的真诚呵护下重新燃烧起来。在教堂的钟声中,两心相连,喜结连理。小说最后出现了犹如中国式的大团圆结局。慈爱的的姨婆贝西和善良的女仆佩葛蒂也来到他们的身边,一起过着幸福的生活。


6“双城故事”中的“圣诞精神”

故事发生在大革命时代的巴黎。一个寒冬的夜晚,从伦敦来到巴黎的年轻医生梅尼特走在街上,突然被人叫住,回首一看,是厄弗里蒙得侯爵兄弟。

他们强迫梅尼特深夜出诊。进入侯爵府中,梅尼特目睹一个农妇和一个少年倒在血泊中。眼前的一切,让梅尼特明白,侯爵兄弟为了淫乐,杀害了他们。侯爵兄弟以重金贿赂狄更斯,要他封口。梅尼特拒绝利诱,毅然向官府告发。

想不到控告信落入侯爵兄弟手中,梅尼特医生被关进巴士底狱。不久医生的妻子忧伤而死,唯一的女儿露茜被友人转送到伦敦,寄养在好心的女仆普洛丝的家里,长大成人。18年后,梅尼特医生被释放,这时的他已是白发苍苍的垂暮老人。

旧日的仆人德法奇收留了他,艰难渡日。女儿露茜找到了父亲,要将他接回英国生活。旅途中,偶遇法国年轻人达雷,一路上对露茜和他的父亲悉心照顾。旅途交往中,他对露茜产生真诚的爱情,而露茜也对他献出了芳心。

然而世事蹊跷,想不到这个达雷出身大有问题。他的父亲竟是不共戴天的仇人一一厄弗里蒙得侯爵兄弟中的一个。达雷的父亲已经死了,叔父厄弗里蒙得侯爵恶有恶报,驾驶马车压死一个农家小孩后,被孩子的父亲用刀杀死。

达雷知道自己家族的种种罪恶,深深的负罪感促使他放弃财产继承权,前往伦敦教书渡日。梅尼特医生看到达雷的为人,也为了女儿的幸福,遂将达雷区别对待,认他为自己的女婿。

作为本书的特点,狄更斯在大笔勾勒、宏观描绘大革命汹涌波涛的同时,又细处着墨,对这场市民运动作深度观察。巴黎市民攻占了中世纪的罪恶象征巴士㡳监狱,将路易十六皇帝送上了断头台。无数世家贵族及与革命浪潮逆向而动的人员,被关被杀。与此同时,革命像海洋,把无数法国人,也包括与法国有关系的人,卷入浪潮,留下一个个生动诡异的故事,因其粗旷与暴烈,飓风掠过,多少无辜饮泣无声、身首异处。

达雷的管家盖白勒在这场运动中被抓。客寓伦敦的达雷听到这个消息,不顾自身安危回到伦敦,想营救盖白勒,结果一到伦敦,就被捕入狱。梅尼特父女闻讯焦急,赶到法庭作证,千方百计地想救出达雷。

因梅尼特医生出庭作证,达雷一度获释出狱,但仅过几个小时,不利于达雷的证据出现,达雷重新入狱。原来有人在法庭上,出示并宣读了一份血书,揭露达雷为弗里蒙得家族最后一人,罪责难逃。

小说的情节千转百回,事情又出现转机,有一个叫卡尔登的人前来相救,他是一名律师助手,原本生活颓废,酗酒成性,自称是一个“失望的人”。他不关心世上任何人,世上任何人也不关心他。但他热恋着医生女儿路茜,为了路茜的幸福,伪装成达雷,狸猫换太子般地换下了达雷,代替达雷上了断头台。为爱情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主说:复活在我,生命在我;信我的人,虽然死了,也必须复活;凡活着信我的人,必永远不死。”

狄更斯援引《圣经》庄严的字句讴歌卡尔登舍身救人的高尚品格。在卡尔登的身上体现了一种伟大的精神,这种精神狄更斯称之为“圣诞精神”,犹如圣诞老人所具备的博爱助人、仁慈宽恕的精神。

这样的精神如同一条红线,贯穿全书,这个精神的光辉不仅卡尔登具备,而且闪现于达雷的身上,他知道管家身陷牢狱,不顾自身安危,奔赴救援,结果自已也被抓了进去。同时也成为梅尼特医生灵魂中美丽的光泽,他为了女儿的幸福,宽恕了仇人的儿子达雷,当达雷被抓以后,又出庭作证,证其无罪,这这是多么高贵的圣诞精神啊!

圣诞精神是狄更斯的创造,甚至可以把狄更斯思想归结为圣诞精神。他写了一部作品,题目是《圣诞颂歌》。其中斯克鲁奇的外甥有一个圣诞祝词这样说:

“圣诞节是个很好的日子,是个充满爱心和宽恕,与人为善的快乐的日子。在长长的一年中,只有这个时候,男男女女仿佛都会不约而同地自由敞开紧闭的心扉,再也不将地位比自己低下的人看成是走在另一条路上的异类。”

据说就是因为狄更斯写了这部作品,人们才正式欢庆圣诞,阖家团圆、享受美餐,在“Merry Christmas”的歌声中,相互祝福,其乐融融。狄更斯为此高兴地说:《圣诞颂歌》“是我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成就”。因狄更斯的努力,圣诞精神不胫而走,感化人群。在波士顿的一个集会上,狄更斯激情朗诵《圣诞颂歌》,一位资本家费尔班克斯先生当即宣布工人在圣诞节可以享受休假,并获得丰盛的节日礼物,一只大火鸡。杰弗里勋爵这样评价狄更斯,他积极宣传“圣诞精神”所起的好作用,比1842年以来基督教世界所有的讲道坛和忏悔室所能做到的还要多。

英国与法国都经历过资产阶级革命,而革命方式不同,前者是非暴力的,后者是暴力的。1688年,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推翻詹姆斯二世的统治。1689年威廉和玛丽被拥戴即位。议会获得实权,确立”议会君主制”、“内阁制”,通过了权利法案。由此,英国议会与国王之间长年的冲突磨擦终告结束。这是一场革命,由于没有暴力的介入,史称“和平革命”。

又过了将近一个世纪,1789年的法国出现暴力革命,刀光剑影,横尸遍野,引起世界关注,也震动了英国。这是一场发生在法国,英国侥幸躲过的民众革命,一场彻底的社会“洗牌”。

狄更斯生活的年代,英国经济发展,于此同时,资本家压迫工人,贫富差距悬殊,社会矛盾加剧,英国如怒海行船,处于疾雨险浪之中,随时都有重演法国故事,爆发革命、翻船覆没的可能。这时候的英国,一方面沉浸在帝国胜利的喜悦之中,一方面又前途莫测、惊恐万分。

狄更斯深知,就是因为仇恨与对抗,成为堆积于民众心中的“火药”,只要一星火苗,就会引爆“炸药”,爆发革命。这样的革命,曾发生于邻国,那里出现法国大革命,烈火燃烧,玉石惧焚。狄更斯害怕激进的革命,倾向温和的改良,反对社会动乱,主张秩序与和睦。极其害怕一百年前发生在巴黎那场劫难,如同幽灵转世,张开黑色的翅膀,降临到英国的大地。

也就是在这样的前提下,狄更斯写作“双城记”。重提法国旧事,用写小说的方法,提醒英国,经世致用。所谓“双城”,指的是巴黎与伦敦。

在小说中,狄更斯宣传“圣诞精神”,是有动机的,他要用舍己救人的精神,感化贵族、资产者,以及所有社会上层的人们,要他们具备仁慈的良知,向贫困者及所有挣扎于社会底层的人们,伸出援手,献出爱心。他又要用博爱宽恕的精神,引导穷人及所有底层民众,饶恕与“体谅”压迫者犯下的罪恶,消弭仇恨与对抗的心理。

他写《雾都孤儿》、《大卫·科波菲尔》、《双城记》等,“圣诞精神”反复出镜,梅花数度,用心良苦。如《雾都孤儿》中主人公“孤儿”,宽恕了曾经百般残害过他的贼头费金。《大卫·科波菲尔》中,又出现海姆跳入海中拯救情敌史蒂尔福斯,最终一起淹死的情景。

狄更斯明白,一个社会走向现代的过程中,要经过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绝对的王权时代,第二个阶段是自由的民权时代。第二个阶段一定要到来,自由的民权时代一定要代替绝对的王权时代。处于历史更替的“门槛”,英国遇到危机。这个“更替”可以是光荣的和平也可以是血腥的暴力。狄更斯如此不知疲倦地鼓吹“圣诞精神”,就是在为矛盾重重、险象环生的“英国病人”提供精神药方,让其以“绅士的优雅”绕过革命,完成“更替”。就是在为这艘英吉利海峡的巨轮提供“精神罗盘”,让它能够克服危机、渡过险滩,到达梦想的“彼岸”。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6,001评论 6 498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2,210评论 3 392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1,874评论 0 351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8,001评论 1 291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7,022评论 6 388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1,005评论 1 295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929评论 3 416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742评论 0 271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5,193评论 1 309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427评论 2 33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583评论 1 346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5,305评论 5 34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911评论 3 325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564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731评论 1 268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581评论 2 368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478评论 2 35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忧来无方,窗外下雨,坐沙发,吃巧克力,读狄更斯,心情又会好起来,和世界妥协。——托尔斯泰 为狄更斯点赞的还有弗洛伊...
    江南吹雪阅读 4,205评论 10 35
  • 文/若兰行歌 一本精装的《雾都孤儿》,安静地躺在书桌的右角,墨绿色台灯的边上。一场台风过境,炎炎沪上,今夜是难得的...
    叙尔阅读 4,186评论 30 40
  • 去年秋天,我开始练习瑜伽。 我读高中的时候,电视里每天播放蕙兰的瑜伽视频,蕙兰在海边,穿着五彩缤纷的衣服,用当时很...
    小踏花阅读 1,512评论 32 15
  • 最近在追剧新版的《射雕英雄传》,其中有一个情节对我很触动。 郭靖在江南七侠之下学武功,以应对将来在醉仙楼之上与杨康...
    心眸阅读 226评论 0 2
  • Package Control 插件是一个方便 Sublime text 管理插件的插件。 简单的安装方法: 从菜...
    newbiecoder阅读 17,597评论 1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