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拙作《梅硐古石林》被收录在《中国当代诗词名句鉴赏荟要》一书中
(以上剪截图来自微信平台)
收录的名句不管是律诗、绝句、词,都是取其最后两句,书中的格式是这样排版的:
诗人简历:100字以内(附照片)
名句:XXXXXXX XXXXXXX
出处:来自xxx诗人的某作品
原作:该诗人的原创作品(全文)
名句鉴赏:就是名家对该作品(律诗、绝句)的起、承、转、合以及声韵、格律乃至语法、意境进行综合点评。不愧名家之妙笔,描述精彩、语言精炼,可以说是此书经典之中的亮点!
注:诗人作品的优劣好歹与目录排名先后无关,是指诗的第一句第一个字的声母按音序排列的。当然,一般来说都是优秀作品才能入编,否则,连边都不沾。可以说这本书具有一定的含金量,这100名(佳)句,毕竟他是从上万首诗词中挑选出来的。
我的入选作品
七绝 · 梅硐古石林
异石奇峰映玉川,风光无限九州传。
问谁举起神功斧,造福今天大自然?
我这首诗采用的是【平水韵】下平一先,仄起平收式。其中的“石”字是一个入声字,读音是今平古仄。
梅硐古石林:位于梅硐镇高简村老鹳嘴,属于国家AAAA级旅游风景区,是全国旅游四十佳蜀南竹海的后花园。因石林中有竹林,竹林中也有石林,即石夹竹,竹夹石,石与竹媲美,竹与石争辉, 顾名思义,才更名西部竹石林。
但我这首诗着重写的是石林,在石字上做文章,没有任何一字与竹沾边,故冠名梅硐古石林,即原来的老名称。 开门见山,一语道破了古石林景区所在的位置和古石林的特色!
它的特色就体现在一个“古”字上。说它古,也不是信口雌黄,据考古学家结论,有5.3亿多年的历史,它的形成比云南石林早得多,这样的天然宝贵资源,无疑是我们梅硐人的骄傲和自豪!
诗中《问谁举起身功斧,造福今天大自然?》我用的是“设问”修辞手法,联想一下,除了盘古王开天辟地,女娲娘娘炼石补天外,试想,其他还有谁?
当然,这也是神话罢了。用科学来说,应该是那混沌初开、上古时代地壳运动形成的。只不过说了半天,我也不咋懂,还是让那些地理学家、地球学家来解释!
下面这首七律回文体,要把它变成一首《虞美人》的回文词,也就是说一首诗变成两诗、两词。七律诗和虞美人词牌的词,它们的字数正好相等,都是五十六个字。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不加字、不减字、不改字,只移动一下标点符号,重新断句就行了。但前提条件:必须是七律平起仄收式方可。如果是平起平收就不得行,为啥呢?因为虞美人的词第一个韵脚就是仄声韵。在构思时,还要考虑方方面面的问题:
一要考虑律诗中的平仄,古韵和新韵不得混用;
二要考虑颔联和颈联的对仗问题;
三要考虑顺读和倒读要连得起句;
四要考虑韵脚问题,这点是难度最大的,也是结构最复杂的。君不知?此诗一共才五十六个字,韵脚字就占了二十四个。其中:仄起七律诗顺读四个,倒读四个,虞美人词顺读八个,倒读八个。
因为诗和词,两者的韵脚不一样,特别是虞美人这个词牌的词是混合韵,既有仄韵又有平韵,而且所处的位置也不相同。所以,词中的韵脚,必须在诗中的相应位置就要事先作好铺垫。其次,那就是如何立意的问题了。
一诗变两诗两词
七律回文 · 秋天的原野
顺读【平水韵】下平十一尤
泉清出洞寒霜断,夜月悬空叹小楼。
烟里桂花秋菊瘦,寺边山草夏兰幽。
天蓝映水枯塘浅,柳绿牵丝卷柏柔。
田满穗溪流北岸,翠莲荷浪涌轻舟。
倒读【平水韵】下平一先
舟轻涌浪荷莲翠,岸北流溪穗满田。
柔柏卷丝牵绿柳,浅塘枯水映蓝天。
幽兰夏草山边寺,瘦菊秋花桂里烟。
楼小叹空悬月夜,断霜寒洞出清泉。
现在把它转成词
回文词虞美人 · 秋天的原野
顺读【词林正韵】
泉清出洞寒霜断,夜月悬空叹!
小楼烟里桂花秋,菊瘦寺边山草夏兰幽。
天蓝映水枯塘浅,柳绿牵丝卷。
柏柔田满穗溪流,北岸翠莲荷浪涌轻舟。
倒读【词林正韵】
舟轻涌浪荷莲翠,岸北流溪穗。
满田柔柏卷丝牵,绿柳浅塘枯水映蓝天。
幽兰夏草山边寺,瘦菊秋花桂。
里烟楼小叹空悬,月夜断霜寒洞出清泉。
我这首诗发在诗坛里,人们无不称赞、拍手叫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