捱系客家话

(身在惠州·之二)
文/罗文烈




广东惠州,是客家人聚集的地区。讲客家话的很普遍。作为外地人,有时候真的很无奈,和当地人交流,特别是和年纪大一点的人,人家哇啦哇啦地讲了半天,却常常一句也没听懂!

觉得客家话很难懂。学一点吧,心里又有点抵触,觉得学客家话有点那个。


一个偶然的机会得知,客家话就是我国古汉语的基本形态!惊奇之余,不禁对客家话刮目相看起来。

客家话真的值得品味。
一直对一些古诗词的韵律,觉得有问题。而且,李白、杜甫、苏轼等大师的诗词也是如此。请教有关人士,得到的解释往往高深莫测。
其实,好多古诗词,你用客家话一读,韵律的问题就迎刃而解。道理很简单,客家话的发音,非常接近古汉语的语音啊!


举例如下:
——李白脍炙人口的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其中的“间”字,客家话发音是“甘”,这样,就押韵了(下面括号内为客家话发音)。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青冥浩荡不见底(歹),日月照耀金银台”;

——“虎鼓瑟兮鸾回车(叉),仙之人兮列如麻”(见以上李白诗);

——杜牧《山行》中的“远上寒山石径斜(霞),白云深处有人家”;

还有王之焕《凉州词》中的“黄河远上白云间(甘),一片孤城万仞山”、苏轼《浣溪沙》中“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叉)”......

客家话里,“夜”、“野”读着“亚”:

白居易《长恨歌》里的“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亚)专夜(亚)”、 南北朝时期的古老民歌《敕勒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亚)。天苍苍,野(亚)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用客家话读,对这些诗歌的韵律,真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

客家话还保留着许多古代的用字和词。在《水浒》中 ,常见“筛茶筛酒”这种用语,一些客家人现在也这么用。客家人普遍把“ 两夫妻”称作“两公婆”,我对这种称谓很不习惯。后来,在《金瓶梅》中,竟发现书中对两夫妻,也是称为“两公婆”的!

客家人还管“太阳”叫“日头”,把“吃”说成“食”。把“眼睛”说成“目”,很有点古风古韵。


客家人是怎么来的?公认的说法是,他们的先民,本来就是中原地区的居民。为躲避战乱、灾荒,经过几次大的迁徙,从中原到东南沿海等地,“客居”下来,从而形成了汉族的一个特殊的群体。
东南沿海地区,古代被视为“蛮夷”之地。这里的封闭状态,使来自中原的这部分移民,获得了相对的平静和安宁。于是,中原地区早先的风俗习惯,包括语音语汇,得以保存下来,并一代一代传承至今。

有人认为,客家话是我国古汉语的活化石。我深以为是。客家话就像尘封已久的一坛老酒,历久弥香!呵呵!

(捱系:客家话的谐音“我是”。)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一) 我想我只是一个笨笨的螃蟹 蒸好了,将内心坦白给你看, 要不,你总会觉得 我是个横行霸道的家伙 其实 也是个...
    曹小北阅读 865评论 3 7
  • 很多时候我会在想是不是我一直在自多多情,也请原谅我的不勇敢,我们一直都不曾真正对对方说出口,即便我一直在屏...
    瘦美人阅读 212评论 0 0
  • 我們知道,可以稱為純中國人的漢族在古代的根據地只在黃河流域的北方,也就是以今天河南省為中心,大致包括河北、山西、河...
    D012希玛太原阅读 225评论 4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