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是一个文采飞扬的时代,是一个才子佳人辈出的年代,佳人固然可贵,但才子尤为难得。说到才子,当然要提一提世人公认的“民国四大才子”了,他们的才气与文章,留下来的都是财富。
一、徐志摩
徐志摩被列为“四大才子”之首,这与唐伯虎被评为“江南四大才子”之首是同一个道理,因为他名气太大,世人皆知。人们不一定听说过祝枝山,但一定知道唐伯虎,不一定知道邵洵美,但一定听说过徐志摩。
徐志摩是个天生的诗人,其诗字句清新、韵律谐和、比喻新奇、想象丰富、意境优美、神思飘逸、富于变化并追求艺术形式的整饬、华美,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上中学的时候,我们学过他的名作《再别康桥》,至今仍记得其中的名句: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他是公认的现代诗的开创者,朦胧诗的先知,新月派代表人物,他去世以后,辉煌一时新月派迅速趋向衰落。
除了诗歌之外,徐志摩的散文也自成一格,取得了不亚于诗歌的成就,其中《自剖》、《想飞》、《我所知道的康桥》、《翡冷翠山居闲话》等都是传世的名篇。
冰心评价他说:志摩死了,利用聪明,在一场不人道不光明的行为之下,仍得到社会一般人的欢迎的人,得到了一个归宿了!我仍是这么一句话,上天生一个天才,真是万难,而聪明人自己的糟踏,看了使人心痛。
苏雪林曾如此评价他:徐志摩,这位才气横溢,有如天马行空的诗人;这位活动文坛,不过十年,竟留下许多永难磨灭的瑰丽果实的诗人;这位性情特别温厚,所到处,人们便被他吸引、胶固、凝结在一起,像一块大引铁磁石的诗人,竟于民国20年11月间,以所乘飞机失事,横死于泰山南面开山的高峰下,享年不过36岁。
理想主义者,莫如徐志摩,他如一团火光,照亮过民国初年的文坛,又如一颗流星,昙花一现,悄然陨落。
二、郁达夫
1918年5月,鲁迅在《新青年》杂志 上发表了他的第一篇短篇小说《狂人日记》,它被称为是中国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由此奠定了鲁迅在新文化运动中的旗手地位。1921年10月,郁达夫出版了他的第一部白话短篇小说集《沉沦》,它被认为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部白话短篇小说集,由此奠定了郁达夫在新文学运动中的重要地位。后世把“中国现代文学之父”的头衔送给他,似乎也不无道理。
夏衍说:“达夫是一个伟大的爱国者,爱国是他毕生的精神支柱。”
胡愈之说:“在中国文学史上,将永远铭刻着郁达夫的名字,在中国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纪念碑上,也将永远铭刻着郁达夫烈士的名字。”
三、邵洵美
邵洵美出身官宦世家,1923年初毕业于上海南洋路矿学校,同年东赴欧洲留学,入英国剑桥大学攻读英国文学。1927年,邵洵美回国,与盛佩玉结婚;1928年,邵洵美开办金屋书店,并出版《金屋月刊》;1930年11月,“国际笔会中国分会”成立,邵洵美当选为理事,并任会计;1933年,编辑《十日谈》杂志,并发表第一篇小说名为《贵族区》;1934年,编辑《人言》杂志;1936年3月至1937年8月,主持《论语》半月刊编务。邵洵美晚年从事外国文学翻译工作,译有马克·吐温、雪莱、泰戈尔等人的作品,其诗集作品有《天堂与五月》、《花一般的罪恶》、《诗二十五首》等。
眉清目秀、长发高额、有“希腊式完美的鼻子”的美男子邵洵美,有点“纨绔子弟”的味道。他是清末高官后代,妻子也身出名门,家产丰厚。有人评价他年轻时的生活,几乎就是《红楼梦》里描述的“大观园”的翻版。他好酒好赌,经常在花木交荫的宅第里“一掷呼芦,输赢百万”。他讲究雅赌,认为赌博有“诗意”,因此看不起那些世俗赌徒。据说,他越输钱,诗写得越好,自称“赌国诗人”。
他穿长衫,跳西式舞,像“公羊之鹤”。因为皮肤苍白,出门前要薄施胭脂,自称这是学唐朝人风度。
他爱画画,爱藏书,爱文学,在自家豪宅里办文学沙龙,来往的人川流不息。他爱写诗,而且要在没有格子的白纸上写,落笔字迹秀丽,行列清晰,匀称洁净,甚至可以直接付印。
他的英式诗风,追求唯美,有人评价是“柔美的迷人的春三月的天气,艳丽如一个应该赞美的艳丽的女人”。
“你以为我是什么人?是个浪子,是个财迷,是个书生,是个想做官的,或是不怕死的英雄?你错了,你全错了;我是个天生的诗人。”邵洵美如是说。
四、戴望舒
戴望舒在坎坷曲折的二十多年创作道路上,只给我们留下来九十多首抒情短诗,《雨巷》,就是他早期的一首成名作。1927年夏,《雨巷》写成后差不多一年,戴望舒将它投寄到了《小说月报》。当时代理《小说月报》编辑的叶圣陶一看到这首诗就非常喜欢,称它“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的纪元”,并送给作者“雨巷诗人”的称号。这一年,戴望舒才22岁。《雨巷》作为一首好的抒情诗,应该是艺术美的结晶,它会超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而唤起人们审美的感情。然而多年以来,《雨巷》和戴望舒的其他一些诗作,却被视为象征派和现代派的无病呻吟而排斥在文学史的视野外。直到近些年来,人们才像观赏出土文物一样,把这些作品从遗忘的尘土中挖掘出来,又重新看到了它们身上的艺术光辉。
戴望舒的诗继承和发展了后期新月派与20世纪20年代末象征诗派的诗风,开启了现代诗派的时代,因此被视为现代诗派“诗坛的首领”,他在中国新诗史上,崛起于三十年代,上承中国古典文学之光泽,旁采法国象征诗派之芬芳,开启了现代派的诗风,自然引人注目。
如今我们回头看这四位才子,我们阅读着他们的作品,品味着他们的才情,谈论着他们的人生,感叹着他们的际遇,我们从中又能咀嚼出一些什么东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