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在解决什么需求
中国互联网从1994年开始,经过了20多年的发展,已经越来越强大了。我们现在张口闭口都在谈互联网,移动支付,O2O等改变并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但是互联网不是万能的,它有自己能干和不能做的事情。
互联网的价值在于,联合与链接效率的提升,我们可以通过互联网聚合信息、人、资源,把人和人、人和产品、产品和服务连接起来,实现去中心化、去中介化,提升社交、通讯、商业和公司运营的效率。很多人在唱衰传统行业,在创+30的分享中,凌总说过这样一句话,让我感触良深:“没有传统行业,只有传统思想。” 我们每个人都首次处在两个文明的过渡中,请加速思维。
互联网从出生就是平等开房的,用户想来就来,想走就走,这就是和传统的方式不相同的一点。用户需求驱动才是互联网公司的基因。根据马斯洛的人类基本需求理论,我们了解到人类的基本需求有:尊重需要,社会需要,安全需要,生理需要,在互联网时代我们的这些需求都在被一一满足,小米和锤子手机满足了粉丝货币化的需求,而微博和陌陌可以让我们与陌生人吹牛逼,QQ和微信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对朋友吹牛逼的需求,而空间则满足了我们自己干吹的需求,360满足了我们的安全需求,淘宝之类的满足了我们的生理需求。
根据马斯洛的人类需求原理,我们是否感觉已经没有机会了。不!不是的,互联网做的事情是在更深层次地解决深层需求,不只是功能需求,还需要用精神需求。所以就会出现优酷,得到之类的满足我们精神需求的产品。我们需要记住的是,做产品我们不是满足用户需求,而是更好地满足需求。
如何描述用户
我们了解了什么是用户需求,那怎么去描述我们的用户呢?描述用户需要从三个方面去考虑:特征、场景和频率。
用户特征:什么样的用户有需求?这里我们需要考虑包括用户的性别、年龄、职业、爱好和习惯等的描述。
用户场景:在什么场景下产生需求?这里我们需要了解包括用户地点、时间、和情景。
用户频率:用户使用的频率是什么?根据用户原有的需求的频率进行判定。
以上三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去描述我们的用户,然后去做出用户喜欢的产品。同时我们也需要去找到粉丝用户,对于粉丝用户来说要足够的小众,足够的高频,足够的年轻,而且他们也需要拥有的气质就是爱传播,最好是KOL,这样可以帮助我们的产品在正式推出后获得更大的增长。
用户需求分析
我们找到了我们的用户,就需要去寻找我们所需要了解的用户的需求。
用户需求可以从定性和定量还有说和做四个角度去分析,我们可以通过用户访谈、调查问卷、可行性测试和数据分析四种方式来契合定性与定量,说与做四个角度。
用户访谈
我们需要从用户端了解产品需求:邀请用户或者陪你过夜聊天,展示我们的产品页面,咨询他们能否看懂。这样我们就可以大致的发现用户和需求的范围。那我们做用户访谈需要什么步骤呢?目标设定-提纲设计-用户筛选和邀请-现场访谈-结果汇总与分析-提炼需求。
虽然我们可以很轻松的邀请到我们的用户来和我们谈产品,但是我们会经常发现这样的事情,用户根本不懂产品,也描述不清楚他们需要什么,所以我们需要去识别用户的真实需求。
调查问卷
调查问卷是我们做产品调研最常用的形式,目的是为了量化用户和用户需求。我们可以通过目的设定-问卷设计-测试-问卷投放-结果汇总与分析-提炼需求的方式来做调查问卷研究。
我们做的调查问卷不能太长,最好不要超过15个问题,毕竟我们的用户的时间也是很宝贵的。最好是封闭性的问题,不要让用户提意见,每个人的认识都不一样,他们的意见可能有用的并不多。当然了,物理学上有一个“测不准原理”,越大尺度上的测量越有准确的结尾,越小尺度上的测量越有模糊性,所以数据量要足够大才能让结果更准确。
可行性测试
我们通过邀请用户使用产品,观察用户行为和反馈,来分析用户的需求。我们可以通过目的设定-测试准备-用户邀请-测试执行-用户访谈-结果汇总与分析来做可行性测试。
数据分析
互联网产品很棒的一点就是我们可以很清楚的了解到用户的点击的次数还有用户在使用我们产品时候的时间分配。我们可以通过统计用户日志文件或实际的使用数据,采集和分析用户地需求。
通过以上的四部,我们就可以很好的了解用户的需求,当然了我们还需要对用户需求进行提炼、过滤、排序和分级,把那些错误的数据、没有用的数据、不该有的需求剔除掉,然后对需求进行排序,并完善我们的产品。
今天我们给大家准备了这么一篇满满的干货,只是希望大家可以在以后创业的时候可以更好的去了解用户的需求,来做出更多更好的产品。
用户需求驱动是互联网公司的基因。
互联网产品不是满足用户的需求,而是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
我们描述用户需要从特征、场景和频率三个角度来分析。并且通过用户需求访谈、调查问卷、可行性测试和数据分析四种方法来了解用户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