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平山堂,古林堂
当年苏轼在大明寺的附近有个草堂,高得可以俯瞰整个扬州城,当然现在也可以,只要不是雾霾天。传说老苏没事就在里面喝酒作诗搞文人的小聚会。
有一天,市政小能手苏轼在工作闲暇之余收到对面江金山寺的佛印给他的一封信,看过,他说了一声“放屁”,结果佛印知道了,气的马上坐上一叶小舟,飘过来扬州找老苏问个清楚。结果老苏乐得说,让你过江真容易啊,你真是”一屁过江“。从此佛印“一屁过江”的事迹便流传了下来。
不知是否对于老苏此举恨恨,佛印抓着机会有次问老苏,说你看我想啥,老苏说他像坨屎,佛印很镇定说,你看谁是你心里的反映,证明你自己是坨屎。这种深藏佛学高深理论的怼人方式也是厉害了。
北宋是一个可爱的朝代,在苏轼之后的欧阳修,因为尊敬老苏,所以他修建的平山堂在老苏的谷林堂下面,对,就是扬州大名鼎鼎的平山堂,其实现在大明寺长出息了,大家都知道大明寺,反而不太记得平山堂,只有老扬州还管那里叫平山堂,就连20年前常去的母上,也是亲切地喊大明寺作平山堂。
欧阳修在扬州的任上,也是比较调皮的,偶尔去了一下滁州,并且在瀑布下喝醉了,于是关于滁州的醉翁亭记名扬四海。
苏轼和欧阳修都是被贬的官员,心中不爽,除了喝酒,烧菜做肉,写锦绣文章诗词,练字,还有一个爱好,就是搞市政建设。文人有一对美的天然的追求,儒者有一种天生对人的爱恋。
所以把城市建设得美丽而不失实用,让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其实一直活在这帮中国士人的心里。
当然还有赞扬一下宋朝的国君,基因里对文人的喜爱。没有听说过哪个朝代贬官贬去江南,只有宋代干这种事情,要知道江南自古繁华,温柔富贵乡,皇帝更像让他们远离政治中心,去疗养一下。
不过后来政治形势更加紧张,老苏被调配到了黄州和天涯海角又是另外一说,即使如此,老苏仍然挽起袖子,进行市政工程。当年还是南蛮之地的惠州,在老苏的带领下,也搞起了杭州的西湖工程,1000多年过去了,即使现在去惠州西湖,你仍然会给她惊艳到。
所以说,中国古人士农工商,重农抑商不是没有原因的。
02. 瘦西湖
北海有白塔,瘦西湖也有白塔,是当年扬州的盐商迎接乾隆皇帝专门弄的。
单纯作为一个自然景观,瘦西湖蛮美的。
只是想想当年因为各种原因垄断了盐这种必需品而发家的商人为了迎接一个没有什么文化的异族皇帝,居然弄了一个北京也有的白塔,突然觉得跟现在的一些县政府搞个白宫一样的建筑物的感觉有点类似。
据说夏主李元昊垂涎杭州的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决定大举南下。可能一直活在南方的我们不能明白一个水嫩白皙的脸,一个四季如春的绿,繁花似锦的艳,甜酥温润的小吃,温柔似水的唱对于北方,特别是游牧的那种北方,那一种神秘的吸引力,这是一种来自低等文化对高等文化的向往。
自古历代皇帝是不会随便出游的,首先一出巡容易死并且被作成干货,秦始皇便是例子。第二,儒家讲究玩物丧志,第二,皇帝出巡太危险了,有被暗杀的危险,总之不是死就是丧。
但是对于处于文化发展早期的异族康熙乾隆来说,骨子里,他们太想假公济私来看看。
反而是瘦西湖里面有个园林和小金山是蛮有意思的。
小金山,最有看头的是里面的一块太湖石。据说是当年徽宗花石纲里的一块。
石头有灵性,知道有宋一代不行了。所以留下不走了。
四桥烟雨 曾经的西湖24景 乾隆来过题了“趣园”,旁边就是徐园
另一个在著名的西湖二十四景的堤坝旁边的小山丘上,下面是曾经拍摄过黛玉葬花的一片桃林。
03.观音山,大明寺,唐城遗址
当年扬州可是隋朝的“四大军区”之一,所以在扬州城的高地上,这座观音山可以依山而建,完全不讲究对称,旁边是按照当年的图纸重新修建的唐城遗址,修得很像古迹。里面有崔志远的纪念馆,这个崔先生是唐朝的留学生。是韩国来的留学生,唐承隋制,位置居然做到了唐代扬州军区总司令。
观音上是蜀岗东,中间隔了一个重新造的西湖二十四景之一的双峰云栈,就是蜀岗西上面的大明寺,所以远处看来,观音山的寺院和大明寺的塔就像是一个所在。
大明寺纪念的就是东渡日本的鉴真和尚。
里头还有刚才介绍的平山堂,还有天下第五泉,和康熙乾隆的御碑。
韩国来的军区司令,中国出去的文化使者。
中国的唐朝是多么的强大,那不是说的GDP, GDP宋代可能更强,但是唐朝是强大到不怕被人里通外国,可以让外人当军区司令的,想想那真是因为旁边的小国真是实力太弱了吧。强大到别人来求我们的文化传播。
所谓的大国,应该就是内无嫌隙,外传文化的所在吧。
可能现在能拿的出手的中国文化就是我们的美食吧,大明寺的素菜,不得不吃,实在是太好吃,而且5菜一汤加米饭,才120元,你没有看错。
04.王爷墓和皇帝墓
汉陵苑是汉代一个王爷的墓,原址并不在此,而是被迁过来的,原因不明。这个王爷也是一个作死的能手,也反映了汉武帝的不容易。
高祖的子孙自然都觉得自己很可以做皇帝的,景帝的七国之乱就把身体本来就不太好的景帝彻底搞死了。其实到了武帝,事情还是如此,这位王爷整天脑子里琢磨的就是荣登帝位,结果他自己的儿子不知道犯了什么事情,把老子的这点丑事给供出来。武帝就把他弄死了。
国家总不能老内战吧,而且这帮吃皇粮的叔叔大爷们,除了搞事情就是能生娃,你能把他们都斗死干净?
怎么说武帝也是人才,发明了“推恩令”。所谓推恩令就是让王爷们的子孙都有份继承爵位,一代代分薄每个地方分封的势力,刘备同志就是推恩令的受害者。他的老祖宗,据他自己说,是中山靖王,对,就是那个生前富得流油,死后穿着金缕玉衣,传说生了100多个娃的中山靖王,自从有了推恩令,百余年后,他的子孙刘玄德同志就只能编草鞋了。
过了1000多年,凡是认得字的爬上皇帝位置的人都知道,分封这种事情使不得。所以看到明代突然之间又干了将自己的孩子分封出去这种事情,你就知道朱元璋确实是“人才”。
雷塘,隋炀帝死在扬州,也被葬在这里,这个地方还是清代都发掘出来的,其实隋炀帝到底是不是那么无赖,已经不可考,但他确实是雄才大略,并且好大喜功,这好像是所有雄才大略的皇帝的通病,秦皇汉武,包括唐明皇,这种病唯一的治疗方法就是早点死。
隋炀帝这个人也是搞笑的,大冬天老百姓都穿不够衣服,他要给杨柳上面别上绣球花,就是为了给外国使者炫耀。死前不久好像有预感一样,对着镜子,当着他那个皇后说,不知道我这好头颅会被谁砍去,这种自恋中有点自怜的作态也是没谁了。
想想他即使不那么作,还是禅让给李家王朝的好,唐太宗和武则天实在是好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