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发现每次谈到亲密关系的时候,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废烟。就像每个人都有一段压箱底的忧伤故事一样,所以我都尽量用点轻松的词,缓解一下压抑的气氛。
总感觉一个单身的优质男孩子老是谈亲密关系会被嘲笑的,但是我不理会,嘲笑就追不上我。
这段时间在看克里里斯多福·孟的《亲密关系》,副标题是通往灵魂的桥梁。也就是说,亲密关系是通往灵魂的桥梁,而这里的灵魂指的是自己的灵魂,和亲密关系中的对方无关,他人无关。
《亲密关系》这本书主要是讲述了伴侣之间的亲密关系,四个阶段的发展:月晕、幻灭、内省、启示。轻巧的八个字,但有的人却兜兜转转永远在绚丽与幻灭之间徘徊,无法突破但内省,也难以真正的成长。
每个人都会受到原生家庭的影响,尤其是父母的教养方式,将直接关系到我们的人格形成。生活中,我们需要深刻反思人生,勇敢地走出原生家庭阴影,不断完善自我,这是获得幸福人生的前提。
简单来说,作者所说的四个阶段几乎涵盖了爱情或许婚姻的整个过程,但有一大部分人是没有资格感受这整个过程的。就像我之前说的,我们都是这个快餐式爱情生活中的失败者,从认识到热恋短短数天,从热恋到分手也是短短数十天,经不起磨合是通病,“一见钟情”也是。
在恋爱初期,我们都习惯把对方当成自己的理想伴侣,作者把他称为“月晕现象”,代表了虚幻的美丽,这正是代表了热恋中的双方,眼中看到的皆是对方的优点,在这个理想化的美丽阶段,双方的缺点几乎都不存在,也没有什么现实的束缚,一切都美妙的如同仙境一般,沉醉其中。
而到后来,你开始发现对方身上有些小毛病,开始发现对方和你理想中伴侣的样子越来越不一样了。这个时候,理想主义的浪漫逐渐冷却,生活又回归生活,那些丑陋的不堪的过往和伤害也在,慢慢浮现。
可你有没有想过,我们期望对方满足我们所有的愿望(或者是大部分),可这个期望本身就是不科学的不是嘛?(没有人能够满足你的所有愿望。)
既然要爱,就爱他的全部。
在这里插播一下,人在寻找伴侣的时候,往往会构建自己的完美伴侣,这种完美伴侣的形象是你客观世界的需求够造的。当久久找不到你的完美伴侣时,你便会退而求次,找一个某一方面合适的伴侣,然后想着去改变他。你会各种要求你的伴侣,想方设法让他活成你要的样子,你不想承认这是你的需求,却义正言辞的讲这是爱。
清醒吧,亲密关系的最终目的是然后我们接纳自己,而不是改造他人。换而言之,当你委曲求全地去讨好对方,而对方一味地在要求你改变,那么这就不是爱,不是爱。
那天在头条上回答了一个问题,问题是“你有过爱而不得吗?”小c嘿嘿一笑,开玩笑,爱而不得是大多数成年的通病,可那又怎样?不活了?不至于吧。爱情的初衷不是在一起,而是彼此成长,而是看到自己。
真的,我看到特别多为了爱情要死要活的人,仿佛生来就是为了谁谁谁一样,仿佛不干点惊天动地的事情就证明不了的自己的爱一样。孩子别傻了,努力吧。
“我羡慕那些又高又帅的男生,他们拥有过很多女孩子的青春,而我只能拼命的赚钱,才有可能拥有一个爱着别人的姑娘。”
你品,你细细地品。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认为,人类的最高需求是实现自我价值。具体包括,实现个人理想、抱负,最大程度发挥个人的能力等。
也就是说,完成与自己的能力相称的一切事情,这样才我们才会感到真正的快乐。自我实现的需要是在努力实现自己的潜力,使自己越来越成为自己所期望的人。
想经营好一段亲密关系,需要个人天分、基本教育和不断的练习。经营亲密关系的目的,不光时彼此之间给予爱,还有通过维护亲密关系,我们能更加了解自己、了解人类、了解世界。
克里斯多福认为,人生中遇到的所有问题,都是经过伪装的礼物。在任何一段亲密关系里,都应该尊重对方。不要因为熟悉,而去放肆;不要因为亲近,而去伤害。
对待家人,要多怀体谅之心。生命有限,好好地去爱的家人,通过这种爱,自身才会收获成长。这也是我们作为人的意义所在。
他不过是个凡人,因为你的喜欢,镀上了金身。愿我们每个人都能从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