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过热情似火的八月,迎来了秋高气爽的九月。
最近一段时间,由于暑假期间家里老人都协调不出来带娃,所以假期的后半段,送走外婆之后,我和孩子爸爸就担当起了暑期档带娃的重要任务。
讲真,刚开始很不习惯,从一开始的毛毛躁躁到后面的得心应手,也算是一段成长。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自从小宝出生到现在三岁了,这三年的时间,我们基本上是需要家里有一个老人协助处理家务和带孩子的, 如果我和爸爸两个人有一个人不在家,必定要配置一个老人在家帮忙。最开始一直是奶奶在帮忙带,刚开始奶奶带到了两岁的样子,心开始坐不住了,每年采春茶的时候会有点躁动,想要回家带孩子,中途也换过爷爷过来帮忙协助带,总归爷爷带小宝的时候,细心方面还是有些欠缺,所以我们会请求奶奶在协助带娃娃。但是奶奶过来带小宝之后,老家的茶叶采摘就会受到影响,爷爷的采摘茶叶的速度跟不上进度,所以会额外请外面的人来辅助采茶,甚至后面茶叶价格跌下来之后,请人采茶就变得没有效益,那大概率就会把茶叶免费送给周围的人采摘,面对这样的损失,奶奶不怎么接受 ,这也是奶奶在这里给我们带小朋友的时候,坐不住的最主要原因。这两年因为这件不太能够平衡的事情, 一直影响着整个家庭的氛围。最开始我们的解决办法是用老公用强压的方式,让奶奶在这边带小宝。或者我会用金钱的补偿的方式,给奶奶以补偿。以及就让家里继续损失,把地送给人别人采摘。但是这样也让奶奶不能心安的在这里带娃。一旦奶奶不能安心带娃,我和老公就会要分心一部分出来处理家里的事情,会感觉后方不稳定,在外的时候,没有办法全力去做事情,总归心力会有牵扯。(在写到这里的时候,我觉察到了我一直在怨念奶奶。)
庆幸的是,现在大宝上小学,能够大部分时间能够自己照顾自己。小宝也到了三岁了,上完一年的幼托,也学会了自己照顾自己,并且身体情况也越来越好,松了一口气了。这也是为何在暑假假期外婆过来带了一个月娃娃之后,没有让奶奶从采茶的战线上下来,过来带小宝,除开小宝现在大了以外,加上我也在家休息,所以家里的带娃做饭任务我也能够搭把手了。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决定,我和老公在最近的一个月的不间断的带娃中,渐渐的找回了我自己。老公现在每天都会主动的拖地,做家务。而我也是自己会提前安排好每天的餐食,主动的带娃下楼玩,陪伴娃娃们,这样的感觉久违了。虽然心里还是有个地方想要去学习,去赚钱,但是总归心是安的。可能这个转变和最近一年学习的了简快的心理学以及在张晓红老师那边做心理咨询学习成长有关。
我以前很羡慕那种安静的带孩子的生活,比如大家一起在家里呆着,我做着自己喜欢的家务,孩子在身边做着他喜欢的事情,我们互不干扰,又互相陪伴,这样的感觉一直是我期待的。这段时间的带娃生活,让我找到了这样的感觉。心静下来了。虽然有一堆需要学习的任务,也有一堆需要学习的书籍,但是我扪心问了我自己,和这种陪伴孩子成长的代价比较起来,我更喜欢哪种,我现在的选择是,更喜欢前面一种,暂时放下一些对外的追求,回归家庭生活,回归孩子,回归自己的主线任务,这是我当下最重要的心理需求。这里有一个遗憾是,在大宝两岁的时候,我一直在外学习,探索,包括不限于线上线下的学习,大多数时间是由爸爸陪伴和奶奶陪伴成长的,有很多次大宝拿着书让我给他讲故事,我都拒绝了,而当时的条件,也没有给大宝请家教或者课外的培训,我把这种遗憾,弥补在小宝身上。庆幸小宝在两岁的时候,送进幼托去,在里面培养了很好的读绘本的习惯,我也会尽量在晚上的时候,陪伴孩子,给他们讲绘本故事。这些感觉,在之前奶奶带小宝的时候,我没有办法全力以赴的。当然,奶奶也在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给孩子启蒙。这里要感恩奶奶的付出。值得欣慰的是,大宝进入了小学阶段,在小学的一年级和二年级,老师会要求他们阅读打卡,大宝也能够在老师的指导下, 慢慢积累生词,学会阅读了。我幼儿园时期没有陪伴的遗憾,在慢慢的消融。也是在这个暑假之初,我和爸爸做了一个重要的决定,把客厅打造成一个书房式的客厅,去掉沙发和茶几,取而代之的是大书桌和大书柜,这张桌子现在成了我们全家都爱的地方,大宝,小宝,都喜欢在大桌子上玩,书柜的书也能够随取随拿,真的太方便了。而我也是因为暑假孩子们占用了书桌,我没有多少时间去书桌上,然而,看着我们的一个明智的决定,让家庭环境发生了如此大的变化,内心很欣慰。
尽管最近的成都,经过高温,限电,又是疫情静默,又是地震的,然而,我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内心世界和自己可以安心的地方,心里稳稳的。记得有句谚语:当渔民不出海的时候,他们呆在家里修补渔网。是的,这句谚语也正好符合为当下的心境。我现在呆着的地方,水草最肥美!
最后,用我最喜欢的宗师,拿破仑.希尔在《心静的力量》中的告诫:关上过往之门,将过去的种种,通通交给过往,向着前进的方向奋进。尽管之前有很多的教训,然后,教训学到了就是学到了,而且大多数的人,都会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重新来过,也可以迈向光明的未来。我也坚信,过去的挫折、磨难,是带着更大的福气的种子。我现在正在这种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中。把眼光放长远,格局放大。一年,三年,五年.....一个人,一群人,甚至家族,系统乃至人类呢。想想这些,都觉得美着呢,当下的焦虑,得以看见和转变。
立一个flag:做出自己的五年计划。规划5年的蓝图。在不惑之年,找到属于自己的使命。不疾不徐,慢慢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