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交大的包兆龙图书馆参加了吴兵老师的《拐点》书中的成功的几个小故事。
成功对于今天来说鸡汤书太多了,分析成功人士无非是努力,坚持,可是这些只是表象,那么人的差别究竟在哪里呢。
吴兵博士毕业于吉林大学,在一次同学聚会后,看到有的同学做了博士,有的当了上市公司董事长,有的在国外风风光光,但是也有混的特别差的,但是大学成绩又特别好。为何毕业后人的分歧差异如此之大,究竟人生之路有哪些转折点。
有一句也说,人生不在起点,也不在终点,而在转折点。
那么吴博士经历了什么样的转折呢。
首先是高考复读了一次,第二次让他读了吉林大学,而且是妈妈被逼他选的专业化学。
毕业后他和高纪凡在顺德创业,无意之中认识了妻子,但是必须两个人在一起,要么考试到北京,要么一起去美国。他通过学习考上了麻省理工。
这不算什么转折,终于一次面试机会,他进了研究所。这是事业的开端,他在研究所做了三年后,
小区里有个朋友介绍了新的工作,说他利用业余的时间读了MBA,这个是可以对工作有利的,于是他慢慢的把技术转了销售。巧合公司也有这个机会,所以他成为了中华区高管。原因在于他平时的累积 ,机会一来,就可以立马接受机会。
露西尔·鲍尔,戴斯·阿纳兹夫妇的故事,露西尔本来是一个三流的演员,遇到了丈夫,因为不准出差,所以工作换成了播音员。
虽然他的人生经历被他说得那么轻描淡写,但是我听下来无不感觉到他的用苦良心。考上麻省理工的博士,在外高桥买地建工厂,这些经历说起来都被一句话所替代,吴博士实际上用力多少努力背后有谁知。
首先她讲的是美国很受大众喜欢的电影明星:LUCY,引出了人生的每个艰难选择背后其实都是好运气的来临。你的改变意味着自己向前一步。运气是生活中最容易被人误解,而经常轻视的 因素,而不应当将有的东西将其忽略。其中我听到最有启发的一句话是:在没有浪的沙滩等浪来。为何现在等在没有浪的地方等冲浪。未知是人类的极大恐惧中的最强烈一种,如果你避开了拐点,那么人的一生就平庸了,成功并非注定,而是等浪来。人生不能预见,只能选择主动的面对未知。反复问自己,你自己是什么样的人,未来你怎么规划自己的路线。
我的思考是,将自身的写作好好打磨,未来不是写的软文什么,而是散文,小说。将自己所获得的知识形成体系。在艺术,音乐,电影方面多方位打磨自己的思维。
孩子: 英文阅读+视觉记录+思维导图+演讲
接着他提到了滚石乐队:1963年每周音乐的头版,1年222场次的巡回演出,结合了垮掉的一代,独具风格。借势而起而成为了巨星。
(对这我一无所知,去了解一下滚石和甲壳虫)
另外提到了维珍公司,有航空,有饮料,他自己开了四百多家公司,只有敢于做错,才能做对,就如乔登打球一样,命中率背后都是失败,失败是成功之母就是这样意思,我们要敢于试错。
另外老师还提到了蛛网效应,要学会默默的等待,蜘蛛成为了全球分布最广的昆虫,前提是它们敢于在背后无声无息的织网。
另外要找到自己的教练,教练的作用是他给于你自信,他给于你方法。
让你在艰难选择的时候给你指引。
最后提到的是乔布斯斯坦福大学的演讲,主要的三个故事,让我听了泪水连连。
1.生活都是一个个小珠子建造成的。
看似没有用的东西,在某一天突然会有用。
比如他学的书法,间距字体,简洁字体对后来技术的奠基,让MAC电脑变得简洁,丰富。
2.人生的失败与喜欢
创业中被自己创建的人踢出来。
但是自己又创建了Piexl,玩具总动员与NEXT技术,让NEXT收购,并且重回APPLE。因为他最爱的还是APPLE.
3.死亡
每天都是最后一天,你总有一次是正确的。
如果今天是最后一天,我还会不会做我要做的这件事,
一直要问到答案是,是,我热爱,我喜欢。
在人生句号的前面,一切都有意义。
避开平庸,在死亡面前,名利与别人对你的看法。
你到底想要什么,想留下点什么。
给配偶?给孩子?
听到这些时候,我彻底的被触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