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年过得无聊之极。吃了睡,睡了吃,要不就是没白天没黑夜刷手机,可看可不看的电影电视都看了,中意的甚至挨个复习了一遍。要不煲电话粥至手机发烫,把从古至今的陈谷子烂芝麻翻晒了一遍,最后,余一声深深的叹息,穿过电话那头。叹息这悠闲的福咋使人难受呢。无意间,老友说你干嘛不重新提笔写字啊。
于是,就有了“叄叄说”。
“在江湖中沉浮这么多年,还能写出这么清新的文字。”另一老友评价。这句话虽有抬高的成分,但仍令我感动。年轻时写过些文字,那已经成为过去,好汉不提当年勇,现在,像我等的老年人已经被时代淘汰。思想守旧,古板,接受新生事物缓慢。不谙什么自媒体,对公众号一知半解,对众多的第三方APP云里雾里,不懂流量,不会揣摩粉丝们的心理,也不了解用心的读友们关注的方向,抓不住社会热点,完全凭自己的喜好。
算算,真正提笔写是在2月8号,迄今刚好40天。回头随意读了几篇,一个人悄悄脸红。自嗨,胡乱堆砌,甚至有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嫌疑。
能真正成为大家者,并不是像那些骗人的鬼话忽悠的,每天坚持写每天坚持阅读就能达成的。真正的大家勇于用灵魂探索,甘于寂寞,甘于贫穷(刨开写出名的大V,没有任何鄙视写作者的意思,叄叄也穷酸,虽然不是文人),无惧辛劳,有一尾细腻的触觉之外,还必须拥有不可或缺的天份。有天份的人下笔如有神助,写出来的东西有思想有厚度,震颤你的心灵,会让你不知不觉泪流满面,扼腕叹息,忘记时空。“大家”不会担心所谓的灵感忽来忽去,字字珠玑,信手拈来。“大家不是用手写,是用灵魂在写。天份决定了执笔之人能否写出来,能走多远,走的方向。但拥有天份的人少之又少,金庸只有一个,张爱玲也不会有第二个,像我等平庸之辈是占绝大多数的。
“叄叄说”局限于小家生活,文彩平淡,笔力浅薄,眼界窄小。偶有用心的篇幅,本想借他人之酒杯,浇自己之块垒,但没有理想的深刻和可读性,反而阅读量少得可怜。试水过后,方知套路文标题党才是引流的杠杆。叄叄又不屑于互粉。用一位读友的评价留言概括“往往真情无人问,偏偏套路得人心”。深以为然,这位是真读友,星星知我心。这只能说明一点,“叄叄说”火候欠佳,深度广度高度匮乏,适应不了网络社会,水土不服,要么呛死,要么踉跄往前,要么就此搁笔。粉丝量、阅读量、转载量、点赞量、收藏量、分享量决定你是王还是冦,游戏规则决定一切。得服。
至于开始说要重新凭文字养活自己,那是拿自己寻开心的笑谈。版税?专栏?职业范?于叄叄无异于海市蜃楼。叄叄阅历浅,读书少,无非多认得两个字,能把语句捋通顺,没得错别字,写作文的水平而已。给旧友写封书信尚可,难登大雅之堂,名利双收的梦是不能做也做不得的。叄叄憨归憨,这点自知之明还有。况且,叄叄有尚能勉强谋生的正当职业。
有读友私信我,说感觉你咋这闲。疫情即将结束,叄叄也即将开始忙碌的生活,和你们一样,忙于上班下班,拥挤在十字街头。写字得有一方雅桌雅心雅境,这越来越难。因为,真正的现实生活是浮躁的,庸俗的,琐碎的。有心无力的烦恼是一大难题。而且,不能把过多精力花在这上,否则,叄叄真得饿死。
该不该在疫情后停笔,说真的,叄叄有点迷惘。
这些话如果审核过关,有幸能与读友们谋面,就当叄叄给读友们聊的心里话,一点不假打,叄叄有时说话扯,但骨子里面是个实诚人。如果与你们见不了面,就当安慰自己,自说自话给自己的一个总结和交代。
有读友希望“叄叄说”的Logo图像转身,40天的缘分不深不浅。为满足读友的好奇心,叄叄转身了。40天中,“叄叄说”实际是她在和你们说,她才是主谋。三三能从文字里面遇见你们,不悔。
三三写于 2020年3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