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驿路奇奇
提起魏晋风流,很多人最先想到的,大概是“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潜。他隐居田园,潇洒饮酒,一派怡然,说起来也算是我们眼中的红人了,不过在魏晋时代,风流人物可有的是,《世说新语》里就记载了不少。
作为古今文人的“枕边秘宝”,有太多学者曾为《世说新语》作注,再出一本这类的书并不占优势。然而,戴建业先生却独辟蹊径,以“随笔小品”的方式,将一个个碎片化的篇目有机串联,写就《戴建业精读世说新语》,将自己日积月累的阅读观感与当下实事相结合,读来既有趣又耐人寻味。
同时,所选篇目力求全面,除了展示高贵、旷达、雅量这样的积极意味的文人轶事,也不乏机诈、吝啬、奢侈这类的人性缺陷,间或还有深情、血性、幽默、师道、名媛等等类目。从感情色彩上来说,积极消极并重;从择选的代表性上来看,大多选取有个性、有特色的奇闻轶事,120篇节选,占原著近十分之一篇目,管中窥豹,在幽默机智的撰写中尽显原著的微言妙趣。
虽说主题各有不同,事件也各有各的呈现方式,但概括起来,一个“怪”字或许可以包揽一大半的内容,怪人怪癖怪事,在今人看来的那些不可思议,都被《世说新语》记录下来,被戴老先生挖掘出来,呈现在我们这些俗世凡人面前。
你看:
王子猷(徽之,王羲之之子)和柯子冶(桓伊),一个是著名书法家,一个被誉为“笛圣”,都是当世名家,然而,客主不交一言,就完成了一次知己间的神交。一个想听美妙的音乐,一个听闻传话立刻吹奏,一曲奏罢,大家各自离开,并不谋面。放在今天,恐怕大部分人都要见面寒暄一番,互留联系方式,期盼来日关照。可人家呢,把默契和欣赏都融于笛音,一个尽兴,一个尽心,妙不可言,可谓“高贵”。
类似的还有,王子猷前往别人家里赏竹,看后随即离开,不与主人打招呼,让主人略显尴尬。这也是一种“高贵”,在今天,大概会被认为是不懂礼数。
吃货罗友,年幼时别人家祭神,他去蹭吃,长大做官后,领导纳客大多不请自来,只为了吃到美味,此谓之“率真”。
卫玠皮肤洁白如玉,出身显贵,擅清谈,是美的典范,结果却因很多人想一睹她的风采,柔弱多病的他竟然被看死了,所谓“看杀卫玠”,其风姿真真是非同一般的美。
至于富人晒书,郝隆以晒肚皮自嘲,谈教子之道、夫妇间的戏谑等等,则在魏晋风骨之外,多了一些幽默感和烟火气。
行文间的亲切感,则是戴建业在读透经典、尊重史实基础上的凸显骨子里的幽默风趣,以及那幽默之后的余味。你听:
儒家给夫妻规定的那些礼法,没有一条不让人反胃;按这些礼法过夫妻生活的名教之士,没有一个混蛋不令人厌恶。
家有美妇是你的人生艳福,家有才妇是你家门的大幸,珍惜诸葛诞女和阮德如妹这样的姑娘吧!
正是这些谎话或胡话,制造了人间无数悲喜剧——说着常常无心,听者往往有意,“谎话重复一千遍就成了真理”,这在爱情生活中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
这些大实话,好说不好听,往往是真正看遍世事沧桑的人才说得出口,而以略诙谐的语气说出,会让人感官体验上舒服些。
作为华中师范大学的教授,戴建业老先生凭借学术风在互联网上大火,其讲课视频点击数亿次,千万人点赞,这绝非偶然。他本人却说自己讲得没有写得好,而且特别强调要多读经典,面向原典,开卷动笔,对着原作一点一点品读欣赏,反复完善,虔诚之心可见一斑,难怪会写出广受追捧的精品了。
于《世说新语》而言,先生做到了认真回溯,也做到了在解读中注入个人幽默基因,从这个意义上讲,虽是小品的笔调,态度却半点也不马虎,甚至花费精力更甚。由此,戴建业作品集的其他几部作品同样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