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负

  第425章

  自负

  2025.9.23

  1980后阿肥

  雏贾临歧立,

  四径各延远。

  谏险无入耳,

  时愧畴昔断。

  【当下心语】:雏贾之患,在耽斯于自臆;问广忧附而谨进,负而不可偶多。

  【赏析】:首句“雏贾临歧立”:以“雏贾”(初涉商海的年轻人)为核心形象,“临歧立”勾勒出其站在多条道路前的迷茫处境,开篇即建立场景感,用极简笔墨交代人物身份与核心困境,为后文“自负”的展现埋下伏笔。次句“四径各延远”:承接“临歧”,具体描绘“歧路”的形态——四条道路各向远方延伸,既写实展现选择之多,又暗喻机遇与风险并存(“延远”暗含前路未知),从环境层面烘托“雏贾”面临决策时的压力,也为后文“畴昔断”(过往的决定)做铺垫。三句“谏险无入耳”:直接点出“自负”的核心表现——他人规劝风险的话语完全听不进去,呼应前文“雏贾”的身份特质(初出茅庐易自恃),将抽象的“自负”转化为具体行为,让人物性格落地,同时暗示后续可能因不听劝而受挫。末句“时愧畴昔断”:从“当下”视角回溯“过往”,写“雏贾”时常为过去的决定感到羞愧,既与“谏险无入耳”形成因果闭环(因不听劝、凭自臆做决定,故事后愧疚),又以“时愧”留有余韵,体现人物虽自负却仍有反思意识,避免形象扁平。全诗以“雏贾”为载体,借其“临歧决策、不听谏言、事后愧悔”的经历,核心批判“自负”的弊病——初入领域者易因主观臆断(自臆)忽视风险规劝,即便事后反思,仍难掩因自负导致的决策偏差;同时暗含对“谨慎抉择、善听谏言”的隐性倡导,以小见大,可映射职场、创业等诸多领域的成长困境。此诗形象与主旨的深度绑定:以“雏贾”这一具体形象承载“自负”主题,避免空洞说理。从“临歧”的迷茫到“不听谏”的自负,再到“愧畴昔”的反思,人物行为逻辑完整,让“自负”的危害通过情节自然流露,而非直白议论。此诗炼字精准,意蕴丰富:如“雏”字既表“年轻”,又暗含“经验不足”的特质;“延远”既写道路形态,又喻前路未知;“无入耳”直接强化“自负”的顽固,用字极简却能传递多层信息,兼具画面感与思辨性。此诗前后呼应,结构闭环:首句“临歧立”与末句“畴昔断”呼应(“临歧”是“断”的前提,“畴昔断”是“临歧”的结果),三句“谏险无入耳”与末句“愧”形成因果,四句诗浑然一体,无冗余之笔,且留白得当(未明写“断”的具体后果,让“愧”的情绪更具想象空间)。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