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米饭
我看的电影不多,看过之后念念不忘的不少,但还没有在国内上映,就开始念叨着的,只有一部,就是这段时间最火的那一部——《摔跤吧,爸爸》。
有人说,阿米尔·汗用电影改变印度,我觉得这话很有道理。他的片子,总能让人思考,引起共鸣。
我为什么想看《摔跤吧,爸爸》?
知道这部电影是源自一篇公众号文章,文章中大大的赞扬了阿米尔·汗对印度的社会发展带来的积极正面的影响以及他对《摔跤吧,爸爸》这部影片的付出。那篇文章中有一段描述了一个印度女孩出嫁时和小伙伴们说的话,大概意思是,“你们的爸爸把你们当做自己的孩子,为了你们的未来,不在乎别人的嘲笑。我也希望我有你们这样的爸爸,我就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而不是14岁就要嫁给一个没见过面的男人,一辈子与锅碗瓢盆为伍。“
会有不想改变自己命运的人吗?我想没有的,就算有的人看起来得过且过,他们的内心也不一定就是一潭死水。可有的时候,改变命运这句口号,只能是内心呼唤,迫于现实种种,更多的人连呼唤都放弃了。他们安于现状,流于世俗,与错误为伍,同流合污。
但正是这些人,更愿意把目光黏着在那些勇于去改变命运的人身上。
就像影片里那个14岁就嫁人的姑娘,就像我们这些总是不安现状却没什么行动的人。
《摔跤吧,爸爸》“摔“的是什么?
这部片子讲述的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国家摔跤运动员冠军马哈维亚·辛格·珀尕迫于生活压力,没能实现为国争光的梦想,于是他将自己的梦想转移到两个女儿身上,希望他们成为世界冠军,为国争光。。也许真实的马哈维亚·辛格·珀尕只是单纯的想要让女儿为国争光,实现自己的梦想,但当这个故事被搬上荧屏,就具有了更强大的能量和意义。
我们从影片中看到的是一个男人对梦想的坚持,两个女孩对父亲从敬畏到敬爱过程中的历练和蜕变,一群人对改变命运的渴望和期待……
当马哈维亚得知自己的两个女儿把几个男孩子打的鼻青脸肿后那双眼放光的样子,当他说,“我一直想要一个儿子成为世界冠军,但是我忘了世界冠军不一定非得是男孩子“时,我们不得不承认,作为观众的我们为两个女孩子将发生巨变的未来而激动不已。
当所有人都用异样的眼神看着短发男装的吉塔和巴比塔的时候,他们的父亲依然目光坚定,毫不动摇。
当吉塔摔倒赛场上最强壮的男孩子,人们除了嘲笑男孩子的同时,也不得不承认,没有人是她的对手。坐在影院里的我们觉得痛快和理所当然。吉塔是一定会赢的,不仅是剧情所需,更是因为她是摔跤冠军训练出来的专业摔跤手。
当吉塔第一次在国际比赛中失败,我们觉得这是意料之中。冠军之路绝对不那么容易,而且吉塔需要一次失败来消退她体内的浮躁和傲气。
最后,当吉塔用仅剩9秒的时间,获得一个五分,成为冠军的那一刻,影院里的我们无不泪流满面。
吉塔倒在摔跤垫上捂脸痛哭,之后她翻身跪地,亲吻摔跤垫。那是她父亲教她练习摔跤时教她的第一件事,要对土地要充满敬意。
她终于实现了父亲“为国争光“的梦想,在国际比赛上为印度赢得了一枚女子摔跤的金牌。
她成为父亲的骄傲,全国女性的榜样,她用自己十多年坚持不懈的努力,证明了,女人的一生不仅仅是洗衣做饭锅碗瓢盆。
摔跤吧,摔的是什么?
是流言蜚语、性别歧视、既定的命运方程式。
有人说影片中的父亲不应该将自己的梦想强加给女儿们,可是每个人都活的很有局限性,这是一个父亲在他有限的人生阅历中能够想到的唯一改变女儿们命运到方式。而如果女儿们不配合,他们最终也还是会活成千千万万个印度女孩那样,早早嫁人,终其一生相夫教子。
更多时候命运并不掌握在我们的手中,可我们可以通过努力,拥有更多的支配命运的权利。人生没有毫无束缚的解脱,只有建立在自律之上的自由。
米饭:
公众号“米饭说”的作者
曾以兩碗米饭为笔名撰写言情小说多部
现在专注于写普通人的成长和生活感悟
励志成为一个会讲故事的自由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