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早打开电脑,就看到了不少陕西米脂袭击案的报道。
据报道说,凶手工作生活不顺,把心中的怨恨归咎于初中时受到的嘲笑,继而想要进行报复,初中同学找不到就盯上了在初中母校在读的孩子们,趁放学时间一路捅刺,造成9死,4重伤,7轻伤,1轻微伤。手段凶残,动机卑劣,令人发指。
十几岁,正是学知识长身体,三观逐渐塑成的年纪。但在这飞来横祸下,十几个少年的人生和家庭从此改写;失去孩子的家庭可能失去希望而崩溃,受伤的孩子可能致残或留下后遗症,告别正常人的生活;更多目睹血腥现场的孩子可能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心理阴影。这些噩梦般的经历在以后的生活中能产生什么不良影响,我不敢多想。
现在最大的希望是受害家庭和孩子们得到充分的心里疏导,仇恨的种子不能传递下去。
愿逝者安息,生者早日走出阴霾。
凶手凶残行径罄竹难书,尽管法律已经给出了应有的判决,但我觉得事情还远没有结束,探究更深层次的原因,从根本上处理问题,才是对社会和孩子负责。
“无业”,“沉迷游戏”,“初中受嘲笑”是贴在凶手身上几个刺眼的标签。
我跟凶手是同龄人,同样成长在小县城,我猜想教育环境应该差不多。我初中时的学校,差不多一半以上的同学来自周边农村,家长普遍缺乏家教理念,体罚是管理学生的主要手段,分数和升学率是学校的最大目标。
这样的环境下,冷漠蔑视、言语侮辱形式的校园暴力其实无处不在,只要没有上升到打架斗殴,学校和老师也无从管起。成绩差、个人习惯不好、性格绵软都有可能被看不起,而这种蔑视的态度极具传染性,施暴者越多就越肆无忌惮,受害者就越倾向于默默忍受。
我猜想凶手在初中年代遭受的可能就是类似的嘲讽和侮辱,在以后的十几年中依然折磨着他的心智,只能在无所顾忌大杀四方的游戏里找到自尊自信。当现实中的各种不顺终于将他击垮,他便迁怒于曾经欺负自己的人,怨恨他们把他的生活变得阴沉灰暗,让他无心学业,甚至失去了不少发展机会……似乎所有的果都能归结到年少时种下的的因,于是他开始了复仇。
现今我们仍然能经常看到校园暴力的报道,言语侮辱、撕扯衣服、逼迫下跪、甚至录制施暴过程上传网络。事实上,校园暴力一直以来都是难以解决的问题,学生的成长受到家庭、学校、社会的多重影响,任何一方的不足都有可能造成孩子人格或认知上的缺陷。
前些日子上海徐汇的砍人事件,凶手29岁,找工作不顺,想要报复社会,面对儿童使用同样凶残的手段,造成2死2伤。我无从知晓他在找工作的过程中受到了什么,但把挫折归咎到社会,向毫无抵抗能力的儿童下手,与本案凶手向初中生下手一样,显得毫无担当和无能。
我联想到前些日子网络上关于原生家庭的讨论,父母的人品、生活习惯、经济环境等都对很多人的成长产生了不小的负面影响。
我自己也有不少跟父母一模一样的坏习惯,但我想说,人本身个性而多样,完美的成长环境或许根本不存在,还不是有很多人过得潇洒豁达,实现人生目标?你的生活不是别人在过,这些因素可能是你成长路上的阻碍,但绝不是你过不好生活的借口!
事实上我们每一刻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都将被我们自己筛选理解消化,写进我们的认知,在父母和学校以外,我们时时刻刻都在塑造自己,一手烂牌打得漂亮的例子并不少见,把一手好牌打得稀烂也大有人在。
很多对外界因素的埋怨,只是为自己的愤懑情绪找到了一个发泄口,但实际上呢?我们不满意的其实正是我们自己!作为成年人,是要对自己负责的,你真的足够努力了吗?真的足够尽力了吗?认真地剖析自己而不是怨天尤人,才是真正的成长。
我们这代人正在逐渐成长为社会中坚力量,这个时代变化快,压力大,但同时机会也很多。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生活工作的不顺利,放到漫长的几十年人生中,所占比重不过寥寥,完全没必要耿耿于怀。不管手里的牌是好是坏,好好去打,争取一切胜利的机会,才是对自己负责。
最后,教会我们做人和生活的,不是原生家庭,不是老师同学,甚至不是社会,而是我们自己。生活过成什么样,掌控权在自己手中,没人有义务为你的生活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