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皆有可能”还是“让改变发生”?—李宁公司定位之殇

1990年,中国的体操王子李宁创立运动服装企业李宁公司。借助李宁的影响力,公司1999年在中国市场的销售收入达7亿元,这让耐克和阿迪达斯相形见拙:耐克3亿元,阿迪达斯1亿元。

耐克定位于篮球相关产品,阿迪达斯定位于足球相关产品;耐克品牌塑造“时尚、酷炫”的形象,阿迪达斯品牌彰显“成熟、专业”的气质,李宁公司则是大众市场的“运动休闲”服装;耐克和阿迪达斯主攻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李宁公司的战场在二、三线城市。

一切好像平安无事。

但随着大众运动市场的兴起,特别是篮球和足球在中国青少年中的喜爱程度与日俱增,耐克和阿迪达斯在中国的销售额很快将李宁公司甩在身后。

与此同时,定位于“低价、平民”的安踏、361°、鸿星尔克等国内品牌不断成长,甚至安踏已有后来居上超过李宁公司之势。

上挤下压之下,李宁公司需要改变。

2010年6月,李宁公司实施“品牌重塑”战略,把消费人群定位为“90后”,重新设计了品牌LOGO,定位也调整为“时尚、酷、全球视野”,宣传语变成了“让改变发生”(“Make the Change”)。

然而,接下来的改变却让人大跌眼镜:库存积压、渠道不畅、高管离职、订单下降、巨额亏损……

为什么期待的改变没有发生?

李宁公司模糊的定位早已种下祸根,而重新改变使定位更加混乱,或许可以成为一个合理的答案。

像当时中国大多数企业一样,李宁公司开始并没有明确的定位,是一个模仿者。李宁公司的“L”品牌标识与耐克的“旋风”(Swoosh)标识惊人地相似;当耐克“想做就做”(Just do it)的时候,李宁公司说“我运动我存在”;当耐克换成“我能”(I can)后,李宁公司亦步亦趋改为“一切皆有可能”(Anything is Possible),而这个甚至被认为是抄袭阿迪达斯的“没有不可能”(impossible is nothing)。

李宁公司的定位是模糊不清的,没有明确的市场区隔和清晰的特性。提到李宁,人们联想到什么?当记者问李宁本人,公司的定位究竟是休闲时尚还是专业体育时,他回答说:“体育就是最大的时尚”。游走在时尚和专业之间的模糊定位一直困扰李宁公司。

找到自己独特的定位,并让它贯穿李宁公司的整个运营活动,正是李宁公司“让改变发生”的初衷。

但当改变并不是自己预期的那样后,经过5年多痛苦的探索和思考,2015年8月8日(成立25周年纪念日),李宁公司宣布重启“一切皆有可能”的宣传语,放弃“让改变发生”。李宁公司还将战略方向由体育装备提供商转变为“互联网+运动生活体验”提供商。

之后,李宁公司携手小米生态链企业华米科技在京正式发布两款智能跑鞋。但“互联网+”只是一种渠道,一种产品性能的改变,并不能为李宁公司提供更清晰的定位。

李宁公司需要将“运动”进行细分,重新界定自己的顾客,挖掘没有被耐克和阿迪达斯占领的顾客认知的空白点,创设一个能被顾客认同的新产品或服务特性,或者给竞争对手重新定位,也就是李宁公司需要找到自己一直缺失的准确的定位,而不是简单的回归“一切皆有可能”。

重新执掌公司的李宁说,“李宁公司是一家体育运动公司,专注篮球、跑步、羽毛球等运动项目,要在运动中寻找空间。看来,李宁公司找到了正确的方向,重新定位自己已在路上。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在运动用品的世界中,有这样一个品牌,它有着一种特别的地位象征,有人称之为「胜利的三条线」。自1948年创立至今,帮...
    穿帆布鞋的男孩阅读 1,409评论 0 1
  • 没有人会为了你小小的一句请求而放弃自己将有的美好! 我是一个较为多愁善感的人,但我会很好的压制自己情绪。每个人都会...
    洛水依傍阅读 242评论 2 0
  • 我不知道为什么红豆代表相思,但没经历过思念的感情一定不是爱情。 L先生与他的前任Z还在一起的时候,每天都上演着虐狗...
    安之以北阅读 513评论 2 2
  • 干涸身体内的太阳总不落山 开始憎恨黑不见底的明天 往事在房间里乱了位置 拉着松弛的眼睑不愿放手 蹒跚的梦被半夜惊醒...
    野马王阅读 396评论 9 13
  • 陈乔恩又当伴娘了! 今天,当年风靡全国的偶像剧《王子变青蛙》中“范芸熙”的扮演者赵小侨和“气爆案男”刘亮佐结婚了,...
    娱秘事阅读 754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