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天的时间过好快,不知不觉就过去了。
做了点什么?好像想想并没有做什么事,重复了同样的工作,一遍又一遍。
本杰明·富兰克林说:你热爱生命吗?那么别浪费时间,因为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
他每天的作息时间表是这样的:
早上5点到7点,起床、洗漱和祷告,规划几天的工作,做出当天计划,继续当前的学习,吃早餐。
上午8点到11点,工作。
中午12点到下午1点,看书,或别管自己的账目,一心用餐。
下午2点到5点,工作。
下午6点到9点,放好东西,吃晚餐,音乐、消遣或交谈。审视一天成果。
晚上10点到次日凌晨4点,睡觉。
从早上5点一直到晚上的10点,时间安排的满满的。
可是我们呢?
早上订好时间的闹钟响了,看看表还早在睡会。结果一迷瞪,睡过头了。
匆匆忙忙,早饭也没顾上吃,就去上班了。
到了公司发现要带来的资料忘记带了,导致这一天的工作很被动。
好不容易熬到下班,放松吧!
刷会小视频,聊会天,不知不觉已到深夜,这一天又过去了。
明天呢?我们的时间就这样悄悄的溜走了。
有句话说的好:他们把短暂的生命,浪费在烦琐的事务上。
对,我们之所以碌碌无为,原因很简单就是我们浪费了自己的时间。
时间对于每个人都是公平的,它不偏袒任何人,却更偏爱好好利用时间的人。
鲁迅惜时如命,他把别人喝咖啡、谈空天的时间都用在工作和学习上。
他还以各种形式来鞭策自己珍惜时间,刻苦学习和工作。书房墙上还挂着一张鲁迅最崇敬的日本老师藤野先生的照片。
鲁迅在《朝花夕拾》中写道:"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支烟,再继续写。
正是因为有了这种惜时如命的精神,鲁迅在他56岁的生命旅途中,广泛涉及到自然、社会科学的许多领域,一生著译一千多万字,留给后人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
最后引用陶渊明的一句话:盛年不重来,一时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