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让孩子暂停”这个管教方法吗?

01

今年,我开始主动的学习育儿知识,着实看了不少育儿文章,感觉理论知识掌握不少。其中有一个欧美流行的方法叫让孩子暂停,也就是STOP。这种方法可以有很神奇的效果,既不体罚孩子,又可以让孩子不被骄纵,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

今年4月份的时候,我带着老婆孩子回了一次安徽老家。总算有机会独立带娃,我尝试了一下这个“神奇”的方法。

记得当时刚满2岁的女儿,不听话无故的吵闹(其实是孩子在陌生环境比较不适应),我趁媳妇冲澡的机会,想用这个方法给女儿降降温。

效果出奇的差,女儿哭的稀里哗啦,还尿了裤子,我弄的狼狈不堪,还被所有家人埋怨。当时我还郁闷,你们都惯孩子吧,一点不懂科学育儿。

这件事至今还总被媳妇提到,埋怨我的不是。而我的态度,从最开始的有情绪,渐渐转变为自责,因为我开始了解自己的方法从根本上就错了,没有对症下药,真的是委屈了女儿。

02

在这件事上,我犯了至少两个关键性错误。

一、态度上存在问题。

让孩子暂停,是为了让孩子冷静下来,摆脱当前的情绪困扰,应该是帮助孩子摆脱麻烦的一种引诱方法,而不应该是惩罚的手段。惩罚性的“暂停”,会让孩子产生怀疑感、恐惧感和羞愧感,而不会产生健康的自主感。

上面的事例中,我的目的是让孩子慢慢养成独立人格,但不应该是用强迫的手段让孩子屈服。那时的我根本没有这个意识,只是盲目的使用偷学的方法,却不知其所以然。

结果,好的方法被我用成了冷暴力的惩罚,这也是我最自责的地方。

二、忽略了教育要根据年龄阶段差别进行

其实让孩子暂停,是一个很好的管教方法,但2岁的孩子太小了。《正面管教》中明确写了该方法不该用于低于3岁半~4岁的儿童身上。的确,他们还无法理解什么是冷静。而我强行把2岁孩子单独放到一个陌生环境中,想让她冷静下来,这完全超过她的接受范围。我其实应该采用转移注意力等其他方法。

还好,这个方法我只是尝试了这一次,而妈妈和爷爷奶奶会给孩子 一个保持的环境,让孩子的心理保持健康的成长。

03

让孩子暂停,应该是一个积极的方法,它可以让人(无论大人还是孩子)平静下来,摆脱愤怒等负面情绪,因为我们的大脑无法在那些负面情绪中进行理性的思考。

孩子也只有在感觉更好的时候,才会表现的更好,并从中获益。

当然,孩子不可能一下子就理解暂停背后的深刻含义,家长需要帮助孩子建立一个自己的冷静区。

在他们小的时候,用转移注意力等方法帮助他们摆脱当前的焦躁情绪。他们可能感觉不到你话语背后的含义,但是却能体会到你的爱。

当他们稍大后,家长可以积极的自我示范。比如帮自己和孩子分别建立一个用于冷静的区域。可以是一把舒服的椅子,可以是睡觉的小床。而且在孩子不接受暂停的时候,父母可以主动要求陪伴他们一起。你可以对孩子说:“你愿意我陪你一起去床上躺一会吗?”

讲到这里,我又不得不想到小时候的经历。相信我这一辈的人机会都经历过,那就是罚站。小时候被母亲罚站,就是被要求反思自己的错误,直到承认错误才可以解除惩罚。我现在还能想起那时为了摆脱惩罚的撒谎,但其实自己脑子里的愤怒和委屈根本没有得到化解。

而现在学会的暂停方法,感觉才是真的对孩子有益的管教方式,而不是惩罚方式。

04

当然,让孩子暂停是一种好的方法,但不该是父母管教手段中的唯一工具。没有哪一种方法是可以解决所有情况的,家长们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形,使用不同的管教工具。

但前提还是那句话,所有的管教都不该以惩罚为手段。所以我要再次和宝贝女儿说一次,对不起,爸爸错了。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