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划
1986年,我高中毕业的那一年,毕业考试和高考都结束了。我们班里的五个要好的男生,策划着去山东进行一次毕业旅行。
现在的学生,毕业旅行很普遍,也很方便。可四十年前,这次旅行可真是不简单。
首先是计划路线和交通,我们当时查看北京晚报的信息,查到在东单有一个客运联运的收票点,在那可以买到汽车、轮船联运到烟台的联票。我们一商量,这个交通方式好,可以坐船。以前大家都没有坐过真正意义的海船,这次可以开开洋荤。
除了首站的烟台,我们还打算去青岛和泰山,这样有山有海,非常完美。
要去这么多地方,时间上肯定要十天以上,那需要多少花费呢?大家算来算去,每人至少需要一百块钱。可八十年代,每个工薪家庭都不富裕,一下子要拿出一百块钱,实在不容易。于是我们每人都盘算着如何跟家里要出这个钱。
我们五个好同学,都是家里唯一的男孩,要出远门,家里会同意吗?愿意给这么多钱吗?每个人心里都没有底。大家商定今天回家就赶紧跟家里申请。
我回家跟父母一说,父母并没有反对,而是问我这次旅行的具体细节。我尽量详细地把我们的策划路线和交通方式都讲了一遍,也说了我们的预算是至少每人带一百块钱。父母并没有马上答应,而是让我先了解一下其他四个同学的家长的意见。
我第二天问了其他人,情况并不乐观。有的同学家长并不同意,于是我们决定一听前往这个同学家,跟他父母做思想工作。
通过一段时间的沟通,我们的家长都基本同意了。出于穷家富路的思路,我们五个每人都带了一百五十块钱左右。最关键的经费问题已经解决了,我们下一步就是买票。
我们为了安全起见,我们决定把钱分散管理。我们每个人都各自保管自己的钱,然后轮着为大家花钱。当一个人花完一百块钱时,另一个人接力,以此类推。
我们购买了北京到烟台的联票。先从北京坐长途汽车到天津塘沽港口,然后乘坐海伦“天山”号从塘沽到烟台港。
上船
拿到票后,大家都很兴奋,毕竟这是我们第一次独立外出旅行,也是走向成年的一个象征。
我们开始为履行做准备,先找一个大小合适的旅行包,再备好换洗衣服,照相机,拖鞋,游泳裤,大家还都带了常用的药品,例如藿香正气水,感冒胶囊,黄连素等。
终于等到了出发的日子,大家都准时集合,去到东直门长途客运站,登上了去塘沽港的汽车。大家在车上有说有笑,几个小时的车程一点儿也不觉得无聊,转眼就到了天津塘沽的港口。
白色的大海轮“天山”号就停在码头泊位上,静静地等候着我们的到来。从码头近处看这条船,5000吨的大船显得很高、很大。我们在码头上跟这艘大船拍照留念,然后就登船了。
这艘船的船舱分为五等,定员八百多人,头等舱在船的最上层,我们买的是五等舱,在船的最下层。五等舱都是上下铺的摆放,一排挨着一排,中间没什么空间,感觉比较拥挤,整个五等舱可容纳二百多人。
在舱的边上,有圆形的悬窗,可以看见悬窗玻璃的一半处都被海水淹没了,仓内挤满了人,无比的嘈杂。由于是底舱,空气流通不畅,整个舱内的气味就像到了北京动物园的狮虎山。
那时候的人最善于将就,并不在意这样艰苦的环境,反而自寻欢乐。我们放好行李,拿出扑克牌,玩起了“捉黑尖”。
启航
随着一声沉闷的汽笛声,我们的大船开动了,大家赶紧放下扑克,朝着甲板跑去。
船一开始速度并不快,慢慢地离开港口,人在甲板上,摆脱了底舱的憋闷,大家吹着海风,真痛快!
我们下午上船,很快就到了傍晚,船上的广播响起,通知旅客船上开始供应晚餐,欢迎旅客们光临用餐。
我们这是也饿了,这是我们出发后的第一顿正餐。我们五个来到餐厅,找了个桌子坐下,开始研究菜单。这里的菜品挺丰富,就是价格不便宜。可我们也顾不上这些了,就点了四个菜,其中有一条海鱼,每人一碗大米饭。这船上的餐厅虽然贵一些,但菜量不小,米饭给的也不少,这顿饭吃得挺饱的。
我们吃饱后,就回我们的底舱歇着。随着夜晚的到来,大部分人开始睡觉了。我们也躺下准备睡觉。底舱有一个优势,就是稳当。虽然是在海上航行,但我们的底舱摇晃的并不厉害。但越来越感到闷热,让人喘不过气来。我们五个人相互看着,大家都睡不着,于是决定干脆起来,到甲板上凉快一下。
我们来到前甲板,望向海面,夜晚的大海,整个黑漆漆的,黑色的背景下映衬出海面上一道一道白色的海浪,格外显眼。天空中,一下子多出无数颗闪烁的星星,这和城市里的星空完全不同。
我们摸着黑,尽量往甲板的前方走,潮湿的海风太大了,把我们每个人的头发都吹背过去,不到几分钟,大家浑身都感觉凉透了。我们发现船头两侧的排浪沟没遮没挡的,这要是不小心掉下去,可就一命呜呼了。这时我们回头去看驾驶室,发现驾驶室内黑着灯,根本没有人驾驶,船完全式自动的驾驶状态。这可更把我们吓坏了,没人开船怎么行?这要是撞上什么可怎么办?
大家越想越害怕,赶紧回到我们的五等舱,可不敢再胡思乱想了,赶紧上床睡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