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过错
缺少自律的孩子,未必是因为父母管教不严,不少孩子甚至经常遭受过严厉的体罚,即便小有过错,父母也会劈头盖脸的打过去,掌掴、脚踢、鞭打、拳击可谓花样繁多,这种教育不仅收效甚微,甚至反而使局面恶化。父母本身难以自律,就不可能成为孩子的榜样,父母常常告诫孩子,照我的话去做,不过别去学我。他们酗酒无度,或在孩子面前恶语相向甚至大打出手,他们缺乏起码的自制力,缺少长辈的尊严和理性,他们形容邋遢,一塌糊涂,偷懒耍滑甚至背信弃义,他们的生活毫无章法,却强迫孩子有条不紊的生活,可想而知,假如父亲动辄殴打孩子的母亲,那么母亲因儿子气愤而对其施以体罚,如何又能指望儿子听她的话控制好情绪呢,在年幼的孩子心中,父母就像上帝那样位高权重,孩子缺乏其他模仿的对象,自然把父母处理问题的方法全盘接受下来,并视为金科玉律。父母懂得自律、自制和自尊,生活井然有序,孩子就会心领神会并奉之为最高准则;父母的生活混乱不堪,任意妄为,孩子们同样照单全收,并视为不二法门。父母的爱心至关重要,即便家庭混乱,倘若有爱存在,照样可以培养出懂得自律的孩子。父母身为医生、律师、企业经理、慈善家,即便在职业上得心应手,生活方式也相当严谨,倘若缺少爱和温情,他们培养的子女,就会和成长在贫寒、混乱家庭中的孩子一样,照样不懂得自律,照样随心所欲,无法无天。
爱,关乎心灵的健康成长,在本书后面部分,我将就此深入探讨。爱是身心健康必不可少的元素,所以有必要了解爱的实质,以及爱同自律的关系。我们爱某样东西,自然就会乐于为他付出时间。譬如有个青年终于拥有心仪已久的汽车,你就会发现他把多少时间用在汽车上面,擦车、洗车、修车,给汽车美容,不停地欣赏它,整理汽车内饰;你也可以观察一个上了年纪的老人如何照料他的花园,浇水、施肥、修剪、除虫、嫁接、移植。对子女的爱也是如此,我们可以花更多的时间去照顾他们、陪伴他们。让孩子学会自律,也需要时间,不把精力用在孩子身上,与孩子相处的时间少得可怜,就无法深入了解其需要,就无法知道他们在自律方面还需要哪些条件。遗憾的是,即便孩子明显需要纪律训练的时候,我们可能照样无知无觉,甚至不管不顾:我没精力管你们,你们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吧!最后到了危急时刻,孩子的错误导致我们恼怒,我们就把满腔怒火发泄出来,我们根本不愿意去调查问题的实质,也不考虑哪种教育方法最适合,父母习惯用严厉的体罚教训孩子,本质上不是教育,而是发泄怨气和不满。聪明的父母绝不会这么做,他们愿意花时间了解孩子,对症下药的教育孩子,哪怕孩子犯了大错,他们也恰当运用敦促、鼓励表扬或必要的警告和责备,他们灵活调整孩子的发展方向,认真观察孩子的言行举止,吃蛋糕、做功课、撒谎、欺骗、逃避任务,他们也会倾听孩子的心里话,在对孩子的管教上,他们掌握分寸张弛有度,他们给孩子讲有意义的故事,适时亲吻、拥抱和爱抚他们,及时纠正孩子的问题。毋庸置疑,父母的爱,决定了家庭教育质量的优劣,充满爱的教育带来幸运,缺乏爱的教育只能导致不幸,富有爱心的父母善于审视孩子的需要,做出理性、客观的判断,他们也可能在面临痛苦抉择时与孩子一道经受痛苦和折磨,孩子也当然会逐渐意识到,父母甘心陪着忍受苦楚的一片苦心,他们未必立刻流露感激之情,却可以领悟到痛苦的内涵和真谛,他们提醒自己,既然爸爸妈妈愿意陪着我忍受痛苦,痛苦就不见得多么可怕,而且未必是太坏的事,我也应该承担责任,面对属于自己的痛苦,这就是自律的起点。父母付出的努力越大,孩子感受到的重视程度就越是强烈,否则父母为掩饰在家庭教育方面的失败,就会不停地告诉孩子,他们是多么爱孩子,他们多么重视他们云云,但真相无法逃过孩子的眼睛,孩子不会被谎言和真相长期蒙蔽,他们渴望得到父母的爱,但父母一再出尔反尔,只会让他们渐失信心,即便他们表面不会牢骚不断或大发雷霆,可父母的教导和许诺似乎一钱不值,更为糟糕的是,他们会情不自禁的模仿父母,拷贝父母的处事方式,将他视为人生的标准和榜样。那些沐浴着父母的爱的孩子,心灵却可以健全发展,他们也可能因父母的一时忽视表达不满,然而他们对父母的爱感激不尽,父母的珍视让他们懂得珍视自己,懂得选择进步而不是落后,懂得追求幸福而不是自暴自弃,他们将自尊自爱作为人生起点,这有着比黄金还要宝贵的价值。我是个有价值的人,有了这样宝贵的认知便构成了健康心理的基本前提,也是自律的根基,它直接来源于父母的爱。天生我材必有用,这种自信需从幼年培养,不然成年后再做补救往往事倍功半,孩子幼年起就享受到父母的爱,成年后即便遭遇天大的挫折,幼年培养的强大自信也会使其鼓足勇气,勇敢地战胜困难,而不至自暴自弃。自尊自爱的感觉是自律的基础,自律的核心就是学习自我照顾,承认自我价值的重要性并采取一切措施照顾自己,这是走向自律的关键。假如懂得自我珍惜,我们就会合理安排时间,那个拖延工作的财务分析师的问题就在于她一度忽略和漠视时间的价值,因此郁郁寡欢,一味地虚度光阴。童年时她曾有过不幸的遭遇,亲生父母有能力照顾她,可是每逢学校放假,他们就会拿出钱把她送到养父母家中,她从小就体验到寄人篱下的感觉,她只觉得父母不重视她,不愿意照顾她,她从小就觉得低人一等,她长大以后,虽然聪明能干,自我评价却低的可怜,所以她不得不从最基本的自律做起。意识到时间有多么重要,她终于重新设定时间表,让每一分每一秒都得到充分利用。孩子童年时能得到父母的爱和照顾,长大后内心就会拥有安全感。所有的孩子都害怕被遗弃,孩子到了六个月大就会意识到自己与父母彼此分离,这使他们感到无助,他们意识到依靠父母提供物质资料才能获得生存,遭到遗弃就无异于死亡,所以害怕任何形式的遗弃。父母对此都有敏锐的直觉,他们向孩子做出保证,我们是爱你的,永远不会丢弃你不管,爸爸妈妈当然会回来看你,我们会永远陪伴在你身边,我们是不会忘记你的,父母做出保证,并以切实行动配合,孩子到了青春期和青年时期,潜在的恐惧就会消失,就不会只贪图一时的安逸,甘愿以某种方式推迟暂时的满足感,他们知道只要耐心等待,他们的需求最终都会实现,就像家庭和父母做出的保证一样。很多孩子没有这种运气,从幼年起就遭受父母的遗弃、忽略、殴打或者死亡的威胁,或者就像那个财务分析师,一向缺少父母的疼爱和关心,即便没有类似不幸,也会因为父母没有爱的保证,生活在恐惧的阴影中。有些父母贪图省事,想让家庭教育更快生效,动用威吓性的遗弃手段,告诉孩子,照我的话去做,不然我绝不会爱你,你可以想象你会落得什么样的下场?这当然意味着抛弃和死亡,父母把爱心抛弃一边,取而代之的是缺乏人性的专制,这使得孩子对未来充满恐惧,他们觉得世界不安全,甚至把世界看成是地狱,这种感觉会一直带到成年时期,他们不愿推迟满足感和安全感,更想选择当即透支快乐和满足。他们觉得未来遥远而渺茫,让他们缺乏起码的信赖感,哪怕未来比现在好过许多倍,他们也宁可选择得过且过。要让孩子养成推迟满足感的习惯,就必须让他们学会自律,要让他们养成自律意识,对安全感产生信任,父母必须以身作则,这些心灵的财富来自父母表里如一的爱,来自父母持之以恒的照顾,这是父母送给子女最好的礼物,假如这些礼物无法从父母那里获得,孩子也有可能从其他渠道得到,不过获得礼物的过程必然是一场更为艰辛的奋斗,通常要经过一生的熬战,而且常常以失败告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