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2 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
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
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 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这句话来自《论语》第十一章的先进篇的第22句语录。
这段话在说什么呢?
孔子有两个学生,他们一个叫子路,一个叫冉有。这天,他们都问到老师一个问题:“听到(某件事)就干起来么?”孔子对子路说:“尚有爸爸哥哥在,你怎么能听到就干起来?” 而对冉有的回答却是:“没错!听到就干起来!” 直到这件事的另一位学生公西华就不理解了,为什么两个人的问题相同,老师的答案却是相反的呢?
孔子回答他:因为两个孩子的性格不同,子路的胆量有两个人那么大,勇于作为,我得压压他,冉求的胆量却不是如此,他平日里做事容易退缩,所以我得给他壮壮胆。
原来因材施教是这个含义。人的性格不分好与坏,人生的决定也没有错与对,但若能打开思维,见到世界更多的面也是一种幸福。让大胆的弟子心中留下点担忧,让胆小的弟子心中多添一些底气,是孔子带给学生们最好的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