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22个月大的儿子和小朋友玩儿,看到人家拿出足球踢,他也喜欢足球,他就走上前去想要抱这个球。我猜想儿子也想踢,但是他还不能很好地协调自己的动作,踢不好,他就想把这个球先据为已有。
看到儿子想要抢球,足球的主人、和他一起玩儿的小朋友不高兴了,他当然不想自己喜爱的东西被别人拿走,他抢先抱起了球。他比儿子高半个头,大概比儿子大1岁多吧,对他来说,完成这些动作要容易得多。儿子伸出的手也够到了球。两个小朋友抢了起来。两个小孩都不松手。
我走了过去,对儿子说,“宝宝,不和哥哥抢球。球是哥哥的,哥哥也想玩。来,妈妈跟你回家拿你的球去。”儿子还是不松手。那个小朋友急了,喊叫起来。我把儿子抱开。儿子当然不乐意,也喊叫起来。但是我提醒自己,要保持理智——就是两个小朋友的事,不要发火,也无关丢脸,孩子的认知就是这样。
因为我没发火,儿子在我怀里挣扎了几下就没事了。我把他放下来,领着他的小手,走回我们自己的家。院子里,儿子的足球静静的等待着我们的归来。几分钟后,我和儿子在院子里踢球踢得不亦乐乎。
二、
作为一名经常独自带孩子的妈妈,我也不是总是能够保持理智和冷静。
那天,趁着我洗脸,儿子的小手又伸到马桶里搅动。我顾不得擦自己的脸,赶快把儿子的手扽了出来。我脸上的水都滴到儿子的身上和手上了,别提多狼狈。我大声地告诉他,“宝宝,不能这样。”
刚把儿子的手洗干净。儿子又开始玩水。趁我不备,他打开了水龙头,结果把两个袖子、上衣的胸前都溅湿了。他的感冒才刚刚痊愈。
我生气地把他拉出卫生间。“以后不许去卫生间,听见了没有。”我大声训斥他。儿子伸出小手,一把把我的眼镜薅了下来,扔在了地上。气得我噼里啪啦把儿子揍了一顿。
结果自然是孩子哭、大人叫,一地鸡毛。
三、
谈起对孩子的培养,我的一位朋友说,等孩子长大了,你对他作过的事,他不一定记得;但是你对待他的方式,他一定不会忘记。也许你现在对待他的方式,就是他将来对待你的方式。
养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家庭,是孩子最重要的成长环境;家人,尤其是父母,是孩子最关键的塑造者。
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父母自己先成为那样的人;希望孩子有个好习惯,父母自己先养成那样的好习惯;希望孩子有好的性情,父母自己先要修身养性。从这个角度来说,养育孩子,确实也是父母的一场修行。
孩子小的时候,非常擅长模仿,你怎么样对待他,他就学会怎么样对待你。
如果我想要一个性格温静的孩子,我就要注意自己对待他的方式,是否温和善良,是否情绪稳定平和。因为我的孩子,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我的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