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honey开心
都说“初生牛犊不怕虎”,但我们发现身边的小朋友开始习惯地说“妈妈,我不会”,我想他可能缺乏自信,也可能变得懒惰了。无论是什么原因,赖上妈妈,我就得出手?今天就分享家里那位“妈妈,我不会”的解决方法,希望能给大家借鉴!
有天晚上,女儿洗漱完后,在床上跳来跳去,不断地催促我,“妈妈,快来啊!我不会脱衣服”。我回应,“等我洗完了才能考虑你。或者你自己试一试?”
而我再返回房间的时,女儿已经穿上睡衣在被窝看书了。
面对挑战,他们从欢呼雀跃的“我会,我来,我能行”的状态下,开始预知自己的能力范围,有时候会去尝试和学习之前不会的东西,而另一些却不这样。“穿衣服,收拾玩具,辅导作业.....”,孩子们所谓的“我不会”,先是挑战家长,其次考验他们。
我想是有一些技巧可以和大家交流的,帮助改变你的态度,让孩子知道“你可以的。”
放手让他们自己动手去做
当孩子开始添加辅食后,家长变换花样来安排宝宝的三餐。但很多家长忽略了关键,饭是孩子需要自己品尝的,他们需要看特别的颜色,感觉不同的口味。最重要的是想自己动手来参与吃饭。而大人们认为他们没有这种能力去拿好勺子,所以,家长喂饭,孩子只是张口咀嚼。没有任何探索,吃饭也只是任务。
这是家长在剥夺孩子早期发育最有代表的例子。我们总是喜欢出手相助,逐渐在帮助的过程中,无意间给孩子传递一种信息“我不会,你替我做吧”!慢慢地家长剥夺了孩子自己动手能力和欲望,自立和自信的意识也会减弱,孩子也不大可能培养出对自我能力的信心。
还有的家长因为自己童年受过的苦,或者受到外界的压力,觉得自己做会更容易,更快,更好,他们经常以“只是没有时间”,来亲力亲为。然后洋洋得意的感觉“我是被需要的父母”。孩子没有机会自己动手,还谈什么会不会呢?从表面来看是在培养孩子掌握生活技能,其实是通过这些技能来培养责任心和自信心。
适当的时候给他们点帮助,更有助于孩子增加信心
其实,当孩子说“我不会”时 ,给他们点操作步骤,帮助。比如,叠衣服时会说:“先把衣服抖一抖让它平整,然后袖子和袖子拥抱,再接着衣服的下边朝上叠合拢亲吻,这就好了”。家长需要做的就是耐心地,手把手教他们动手做就好。对他们来说,实践永远是最好的老师。所以,一定要放手让孩子们自己动手去做。
对于一个刚三岁的小孩,让它自己脱圆领上衣,这确实有点困难,胳膊还不太会打弯。家长就需要做点帮助,最后孩子自己脱掉。如果看着超出孩子能力范围,做不到,任由孩子无助绝望,也会毁掉他体验的念头。
完成任务后,告诉孩子“你可以做到”
当女儿自己能穿衣服的时候,她被自己惊呆了。“妈妈,你看我,我自己能穿衣服了。”孩子的喜悦是发自内心的,因为她做到了自己曾经不会的事情。
孩子在完成任务后,一定会有强大的信息来打败他以前的“我不会”消极想法。家长可以说“看,你还说不会?你可以的,不是坚持多试试,就成功了吗?这种坚持后的突破,会让孩子越来愿意尝试,也会在心理产生一种信念,”我不会“的消极情绪自然会减少。
寻找机会让他们分担些事情
孩子总喜欢干他们擅长的事情,在家里可以安排这样的机会让他们锻炼,提高自信心。看到他们的长处,把孩子从”我不会“的角落里拉出来,鼓励他们分担些家务。比如,”我觉得你打的鸡蛋更好吃一些,可以帮我下吗?“"我想我们都没有你穿的快,不如一起比赛吧!"
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地尝试,不断地提高,最终那个”我不会“的小孩也会自信的面对生活,也长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