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去富人区的一个有名的普洱茶庄,去参加目前最流行的普洱茶的品饮茶会,喝茶太多,第一次有些醉茶,结束后,一路感慨着回到家,进门就痛哭流涕,对着惊讶的先生说,原来我以为的世界和真实的世界,有这么大的不同,那些茶那么难喝,为何他们还那么推崇,那个扭曲的世界太令人痛心了,为何不喝天然真实的茶呢。
先生无法理解我为何痛哭,他说,别人就觉得别人的茶天然真实啊。他甚至觉得,我老老实实喝师父的茶就行了,何必出去找罪受,何必担忧别人对茶的不同认知,别人喝什么茶,都是别人的事。
他说的是对的,我也并非不知道这个道理,我原来也觉得我有遇到师父的茶足矣,就享受自己的茶人生吧。但是,越来越多的遇到一些人,他们喝不了新茶,满嘴老茶,这个号,那个封的,什么同庆号,什么敬昌号,什么绿印,红印……这样的人们,我想去看看,他们说的茶到底怎么回事,是怎样的口感让这波人痴迷,情怀啊,历史啊,究竟中了什么邪。
事实上,包括今天的体验,我冒着胃不舒服的风险,喝了许多他们普洱情怀人所推崇的茶,或者说时下最像普洱的人们喝的流行款,所谓的年代老茶。
结论是,无论号,还是印,还是封,还是班章白菜……没喝到一款真茶,如果真的是那时候的茶,一则没那么多,依照那时候的仓储能力,以及现在的需求量,从2000年初捧到现在,可能有那么多老茶么?二则,即便有,也是真的,你见过么?真的喝过么?有几人?或者说,真茶如果料好,口感不应该太差,至少不会这么差!如果说大多是仿制品,有的料也太次了,那么难喝,还说是层次感!
事实上,每次喝的我都只想哭,心里那个苦啊,悲哀啊,无法诉说的难过,到底是这个世界太复杂,还是这个世界太虚假,既然不好喝,为何还有那么多人推崇?除了利益,其余的又是什么?
一个懂茶又懂市场的人,告诉我一句:除了金钱利益,另外的原因,就是因为这些人没喝过真茶好茶,又慕虚荣,不爱学习,所以就是这个样子。
这个说法,我内心部分认同,排除一些茶贩子,其余追求老茶和字号的,他们有些也真诚,也善良,只是他们的茶世界就是那样的,茶路就是那样子的,这是他们的人生体验,不用我担忧,他们不缺钱,甚至任何一个都比我富有,他们的茶世界就是那个样子,和他们喝的茶一样,就在那里,不是真假不辨,不是老新不分,他们以为茶就应该是那个样子的。
另外一些不懂茶的,或者不知如何选择的普通人,大概受了一直以来的普世价值观影响,认为大厂的,正规厂家的,或者有名的厂家的茶,再差也不会差到哪里去,至少不会假。其实,真正懂得普洱茶的,都是小众茶,高手在民间,茶与别的食物不一样,机器量化的,看似规范管理的,恰恰丢失了茶的本性,就像经由考试选拔出的,都是符合统一的筛子的,都是受了化肥农药一般的熏陶管理,那些自由灵魂的,天然的,根本不去过筛子。
所谓的普洱生茶五年不能喝,普洱熟茶三年不能喝,个个讲仓储,人人拼历史,不喝干净的,不喝新鲜的,非要喝一些陈旧霉俗的,而且越陈越有境界,老的到了药的地步,把历史搬到了现实,才是最好的茶境界。对于这样的茶环境,我懂,又不懂,这是一个看似明白,却又说不明白的茶世界,不知是人类太过聪明,还是太过愚昧。
无论怎样,我尊重他们,他们有他们的世界,我有我的世界,每个人都不同,茶路漫漫,如同人生。
不过,看了一圈,知道了那么多茶世界的悲欢,我依然和原来一样,依旧喝着师父的茶,体味着真实的茶世界,感受着茶的春夏秋冬,新茶的山野气息,次新茶的霸气内敛。
只是我懂得了,不再为不同世界的人担忧,那是他的修行,每个人路不同而已。人在哪里,茶就喝到哪里。这里面,没有鄙视,也没有同情,更没有所谓的拯救,有的是尊重和理解,是对未来真是回归的信心。
真实和自然,干净和祥和,喜悦和幸福,总归是最后的归宿,茶知道应该如何引导,它是自然的精灵,那些得了茶真趣的,只管来去无牵挂,坦荡天地间,其余的人,交给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