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这篇文章是为了陪着孩子慢慢成长的同时,反思工作中的方方面面,训练自己的大脑,给自己一个机会重新成长。如果觉得有意思,请仔细品味《科学简史》。
儿子比较喜欢历史,他走在路上和我谈起诸葛亮。
“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嗯,他是中国历史上最聪明、最有知识的人之一。”
“我考他地理,你说他能多快答完所有题呀!”(心里他认为诸葛亮肯定全会)
“你要想让他不及格,第一个就考地球是圆的还是方的”,我笑到。
“我不能这么考他,第一个发现地球是圆的的人是麦哲伦,还是问他,玄武代表什么方向吧”。
“麦哲伦应该是第一个证明了地球是圆的,但第一个人是怎么发现地球是圆的呢?”
“我不知道…”
我后面给他解释了一下,为什么是外国人先发现了地球是圆的。中国是个陆上国家,在海上被发现地球是圆的,首先水面是平的,不像陆地总是凹凸不平,虽然人们早有登高望远的常识,却容易忽略这个问题的本质。再次,帆船是移动的,瞭望台总在桅杆的上面,无论从哪个角度朝着海岛航行,总是最先看到山顶。这样更容易发现这一和常识相冲突的事实。为了解释这种现象,人们会自然而然的想到地球是圆的(画图就更容易想到这一点了)。陆地上的人由于观察条件的限制,很难去理解地球是圆的,甚至听到这样的事实会造成恐慌。麦哲伦由于航海经验,更容易理解、相信这个说法,他选择用环球航行来证明了这一点。
地球是圆的,对于现代人来说是多么显而易见的事,但对于古人来讲,又是多么不容易发现的事实。人们虽然知道登高望远,看到天是圆的,却从没想过天圆地圆。而仅仅是到了大航海时代,有了望远镜,才逐渐搞清楚这个世界。在工作,生活中还有多少看似平常,实则你打开好奇心就可以有大发现的地方,正在一旁默默的向你招手,等你换个视角、借用新设备来发现?
即使知道了地球是圆的对现在的我有什么用呢?Uber看到不起眼的出租车市场,发现了行业痛点,把共享经济引入了出租车行业,成为全球最大的没有汽车的出租车公司。淘宝对抗eBay创造出支付宝,而把eBay打垮。在羡慕这些企业家的财富时,有没有想想他们敏锐的商业嗅觉从何而来呢?是不是可以从认识地球是圆的过程中得到一些启示呢?这些商业奇迹,相比人类科学史上的重大发现所用到的方法、思路,显得多么微不足道,就像步枪对导弹,为什么不尽早从这些故事中,早早掌握开炮的本领?
(我自己亲身经历过几次类似的小创新,都和这个故事有些异曲同工之妙,这里就不提了,以免助长自己的骄傲)
有没有想过,“地球是圆的”这一发现,归功于麦哲伦?有想法的人很多,但谁最终把它完成,谁才算得上成功。在商业社会,光有好的BP没有用,谁能认准方向,有恒心有毅力,坚持到底的才是英雄!
诸葛亮不知道“地球是圆的”,完全不影响孩子对诸葛亮的佩服之情。他的过人之处,不在于知识,而在于他观察、理解、分析判断等能力。事实上,也没人怀疑任正非能领导华为这样的高科技公司。而任正非并不是拥有多高的技术,甚至员工都公开讲,“他即不懂市场也不懂技术”,但最大的优点,就像他自己总结,“善于思考和自我反思”。他的思想可以带领一家小公司成为全球高科技的巨人。每一次科学史上的进步,都会带来人类的认知革命。从这些小故事里,能学到的看问题的角度、思维模式、分析方法,这些远比知识本身更重要。
人类的知识、思维方法、观测角度经历了漫长的积累,在最近几十年突然爆发,科技大爆炸,以加速度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们只有尽早掌握这些方法、并熟练应用,才能赶得上知识更新、迭代的速度,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节奏。在绝望的被学霸各种碾压下,仔细观察一下学霸,就会发现他的思维模式和你不同,你在跑步的时候,人家已经已经把自行车、换成汽车、高铁了、正准备给自己造飞机了。
在工作中经常会有人与人、部门与部门之间会形成鄙视链。研发、生产和销售相互鄙视,其实各自都站在自己认知常识去做看问题的。遇到别人不认可、不接受你的观点,就会产生矛盾甚至对立情绪。一个孩子都不会因为诸葛亮不知道“地球是圆的”而嘲笑他,不指望他能理解“地球是圆的”。我们也不要因此而有情绪。遇到观念冲突的时候,要想想自己到底是不了解其它情况的“诸葛亮”,还是真正有新思想、新发现的人。有没有站在其它人的角度思考问题。即使你说的是对的,要明白越是新的、好的概念越难被大多数人理解,甚至给别人带来恐慌,最好的办法是像麦哲伦一样用结果来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