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作风根基 永葆执政活力

作风建设关乎党的生死存亡与执政使命的履行,是一个必须常抓不懈的重大课题。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等不正之风,如同侵蚀肌体的毒素,严重损害党的形象、削弱政府公信力、动摇执政根基,并阻碍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深刻反思为何有些人对不正之风“乐此不疲”,其背后交织着主观思想偏差与客观环境诱因的复杂互动。这警示我们,反腐败斗争深入推进的同时,必须对作风问题的顽固性、反复性保持高度警惕。

固本培元,淬炼坚不可摧的思想防线。必须将强化理想信念教育置于首位,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持续深化理论武装,补足精神之“钙”,深刻领会党的性质宗旨和初心使命,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着力增强党性修养,教育引导干部时刻牢记权力来自人民、必须服务人民,自觉抵制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侵蚀。通过常态化、制度化的学习教育和严肃的党内政治生活锤炼,不断净化思想,提升境界,使为民务实清廉的价值追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从源头上消除产生不正之风的思想土壤。

解决作风问题,必须依靠健全的制度和完善的机制。要持续深化制度建设,聚焦权力运行的关键环节和廉政风险点,不断完善决策、执行、监督等方面的法规制度,减少自由裁量空间,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尤其要强化对“关键少数”特别是“一把手”的监督制约,整合各类监督力量,形成监督合力,防止权力失控、决策失误、行为失范。更为关键的是,要狠抓制度执行,坚决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对踩“红线”、闯“雷区”的行为零容忍。

化风成俗,培育崇廉尚实的社会文化。文化润物无声,具有深层的影响力。不良的亚文化、潜规则是滋生不正之风的温床。必须大力加强廉洁文化建设,积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廉洁自律、勤勉奉公、节俭抑奢等美德。要善于运用教育引导、舆论宣传、文化熏陶等多种手段,在全社会倡导清正廉洁、艰苦奋斗的价值观念,批判和抵制关系学、厚黑学、官场术等腐朽思想。同时,要注重发挥正面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和反面案例的警示震慑作用,建立健全激励机制,为敢于担当、廉洁有为的干部撑腰鼓劲,努力营造以廉为荣、以贪为耻,以实为要、以虚为戒的健康社会氛围和文化生态。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面对新征程新使命,我们必须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和“永远吹冲锋号”的姿态,持续深化正风肃纪。通过思想教育的深度浸润、制度约束的刚性保障、文化氛围的潜移默化,三管齐下,综合施策,必将能够不断压缩不正之风的生存空间,铲除其滋生土壤。唯有如此,方能持续巩固党的执政根基,确保党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凝聚起推动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在时代的考验中永葆先进性与纯洁性。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