呆在一个地方久了我们的出路在哪里

图片来源于网络

最近我看了一篇关于《工作越久,你越要拥有“随时离开体制”的能力》,觉得很有思考和分享的必要。

我们没有上一个好的大学,没有一个好的专业,没有背景,没有钱,没有资源,我们怎么成功?貌似只有死路一条。

为什么?因为我们没有行动就把把所有的路给堵死,所以没有成功的可能。这不是我说的,是老罗说的。

我们在一个地方工作久了,熟悉了所有的人,熟悉了所有的工作流程,熟悉了所有的套路,却发现自己依然无法突破自己,找不到可以让自己成长的价值,甚至徘徊在贫困线周围。

为什么?难道不是越工作越有经验,年龄越大越有世面?为什么老办法很多都不能用?新办法又不会用?

图片来源于网络

作为普通上班族的我们,出路在哪里?这个问题困扰我很长时间,曾经觉得公务员铁饭碗,可是它也在改革。而我也亲身经历过改革,为什么没有离开体制呢?因为我已经与市场脱节太多。别人都说现在的工作如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实际是食之无味,弃之断奶。

只要我们在一个单位太久,只要没有焦虑过,没有思考过,没有追求过,早晚如温水煮青蛙,等到水温足够高时,只有死路一条。

为未来做好准备的唯一方法是“把变化视为唯一的不变”。
决定人与人之间差异的不只是努力和勤奋,还有判断和选择,要在正确的方向上努力。
更重要的是我们必须把自己活成U盘,即用即插,可以依托但不依附于哪个公司哪个组织,拓展到不开公司却做自己的老板,每份工作都把自己当老板。

以上三段话是我摘录那篇文章的核心观点,我觉得很有借鉴的意义。

那么如何才能做到把变化作为不变的方法,行走在正确的方向上呢?我想,对于普通人的我们来说,有三个方法可以尝试:

首先是觉知的力量。我们要保持对现有工作的警觉,不管现在的工作多滋润,都要记住没有一成不变的环境。我们原地踏步就是在退步,所以除了警觉现在,更不要拒绝未来。走在正确的路上或许比自己盲目勤奋更重要。

图片来源于网络

其次是行动的力量。遇到困境一味抱怨不公平,想吃后悔药,寻求虚无的帮助都是被动解决问题。我的经验就是走不下去的时候先冷静,后思考,最后行动,一旦跨出第一步,就会知道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难。

比如写作就是缓解焦虑,梳理自己,找寻方法的有效载体。困惑的时候,给自己聊聊天,把想说的话写出来,再读给自己会不会让自己更懂得自己。

逼到绝处还有逢生的机会,只要跨出第一步就是在路上的一大步。

最后是社交的力量。优质的信息都是来自于努力的朋友,他们自律,有方向,散发正能量。通过他们的连接,延伸到更多的领域,拓宽视野,迭代自己。

这是今天的一点思考,我在路上,不一定对,可能每个人对幸福的标准都不一样,或是沉浸在自己的幸福时光不愿跳出舒适圈,正所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保持觉察,如履薄冰或许能让自己越来越好!


我是慧眼识鱼,点击蓝色字体就能关注我,就可以及时看到我每天的更新,我在这里和你不见不散。

我是来自小县城的上班族,白天上班,晚上码字,深夜思考。

读完我的文章如果有收获,我会悄悄地告诉你记得打赏、关注和点赞哦!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友情链接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