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和一个朋友探讨,感叹IT行业是个过度竞争的行业,但是,和很多行业对比后,讲句真心话,其实很多行业竞争的残酷,一点不亚于IT行业。就拿地产行业来讲,未来很多不超过100亿的房地产公司估计都要往三条路上走:被兼并收购,转型改做细分领域,破产,但是房地产行业再怎么说,在中国城市化进程这个历史背景下,也舒服的过过几年躺着也能挣钱的好日子。而IT行业则不太相同的,被摩尔定律恐吓地从来不敢躺着,新科技和技术不停地产生,不停有新的公司起来,又有老的巨头倒下,所以,IT的企业不是在成为巨头企业的路上,就是在随时倒下的路上,如同一只没有双脚的飞鸟,只能一直飞直至到死。然而,这片红海并非全都是火焰,也有机会,况且,所有的市场都不会永远是一片蓝海,那如何在红海市场中保持竞争的优势呢?
通常,一个企业希望提升自己的盈利能力时会存在一个误区,就是在利润率相对稳定时,就把提升竞争力的关注点放在了提高效率上,随着竞争对手的进入,行业逐步走入充分竞争的状态,这时,边际利润就越容易趋零,提高效率就无法简单的甩开对手,为了对抗利润的下滑,企业通常会有三种解决方法。第一种方法,通过整合内外部资源,努力降低成本,做到价格便宜,来挤压竞争对手的生存空间;第二种方法,走差异化竞争路线,挖掘客户的需求,做不一样的产品,避免价格竞争,比如苹果,就是坚持做自己独有的IOS操作系统,独占市场一方;第三种方法,就是做细分市场,做竞争对手看不上,或者扎不进去的领域,这几年,锐捷网络的增长,有部分原因就是得益于扎根细分市场,努力在细分领域做到第一,来拓展自己的边疆。
这时会有人说,华为这样的航母级巨头企业,难道不知道做细分市场吗?这一点我的观点是,两家公司首先在发展战略的维度上不在同一个空间(这一点没有好坏高低之分),而且华为现在的态势也不太可能去花很大的精力去研究这么多,这么复杂的细分市场,道理很简单,投入与产出达不到企业发展的要求啊,毕竟,两家公司目前的规模基数就不是一个数量级,产品的完整度也不一样,所以,一个是要做广,利用趋势,抢占更多的领域,一个则要做专,做精,做深,扎根细分领域,所以,井水不犯河水,暂时就不会发生当年思科对华为,华为对港湾,这样的正面战争。
所以,这就是前几天我在《造就大订单销售的差异竞争》的结尾处,曾经谈到过的,其实真正同质化竞争并没有那么大,毕竟中国的市场容量大,只要不一味地跟着别人的路去走,总会有别人看不到的市场。在中国,创新成为这几年非常火的词,创新能否带领企业走出红海,明天再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