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听了两本书,一本是李少聪的《魅力董卿》,一本是颜夕的《张幼仪传》,两位生活在不同时代的坚强女性,都通过自身的努力实现了人生的华丽蜕变。
1
董卿,想到她,给人的感觉总是那么知性、优雅,腹有诗书气自华。
许多人认识她、知道她,应该都是通过春节联欢晚会的舞台,作为倪萍等老一辈艺术家退隐后的后起之秀、央视一姐,光鲜的背后谁又想过,她也曾困惑过、迷茫过、无助过,但无论命运怎样安排,她从未放弃过,一直坚持着、努力着走到了今天。
从浙江电视台到上海电视台,再到中央电视台,看似简单的轨迹,步步高升,但其中的心酸、疲惫和压力,也只有当事人最为清晰。
全书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董卿说:“假如我几天不读书,就会感觉像一个人几天不洗澡那样难受。如果只带三件东西在荒岛上生存,她决定带的第一样东西就是书。
这是一个爱读书的女子,脑子里有东西。因此,无论在舞台上遇到怎样的突发事件,她总能够游刃有余、淡定自如的轻松化解,由此也成就了主持届的完美案例“黄金三分钟”。
在事业巅峰期,董卿选择出国深造,留美期间,她写下这样的感悟:“当然会遇到困难,也会有孤独和无助的时候,但我相信任何一段生命的过程都有它独特的意义,就算有人不理解甚至误读……我依然认为生命的意义在于开拓而不是固守,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不应该失去前行的勇气。”
出国归来, 2017年首次担当制作人的董卿,推出大型文化情感类节目《朗读者》,再次感动无数人,掀起了一股全民的朗读热潮。
董卿让我们看到了一位成功女性的优雅,她不依靠任何人,努力的学习成长、阅读提升、勤奋刻苦,在央视的大舞台上、在人才济济的大央视,打造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成就了一个女人的高级优雅。
2
张幼仪,许多人知道她,是通过她的前夫,徐志摩。
徐志摩的诗歌很有名,对张幼仪的无情也是很残酷。徐志摩视张幼仪为“乡下土包子”,从未正眼看过她,两个人结婚七年,在一起不足四个月。
张幼仪将自己的一生分为“去德国前”和“去德国后”。去德国前,凡事都怕,怕离婚、怕做错事、怕得不到爱;到德国后,变得一无所惧。
在德国,她遭遇了人生最沉重的怆痛,被离婚,心爱的儿子死在他乡,人生最晦暗时光,如一张大网,铺天盖地笼罩着她,一切都跌至谷底。
伤痛让人清醒,就在这时候,她忽然明白,人生任何事情,原来都要依靠自己。别人的怜悯,搏不来美好的未来。
于是,在二哥的帮助下,她开始在德国学习幼儿教育,回国后,先是在东吴大学教德语,后来出任上海女子商业银行副总裁,与此同时,又出任云裳服装公司总经理,这使她的经营能力得到了极大发挥。最后成就了,从弃妇到银行总裁,民国女强人的传奇一生。
在面对人生的至深打击时,张幼仪没有放弃,以其坚韧顽强的性格、惊人的力量渡过了人生重重难关。她选择更加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更加勤奋刻苦地去生活,打破传统思维束缚,找到了自我、突破了自我、实现了自我。
3
董卿、张幼仪生活在不同的时代,她们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人生,但她们都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无论此刻的你处于着怎样的境地,无论你对自己有着怎样的要求,实现自我永远没有捷径,持久的安全感也无人能够给予,只有通过自身的顽强努力,才能够最终守得云开见月明。
她们也同时告诉我们:只有学习、学习、再学习,通过不间断的阅读和经历,去丰富自己、拓展自己,才有可能实现自我的全面发展。
学习永远都是一条光明的道路,省力且最宽广的道路。
看不到方向、前路迷茫了,不妨放慢脚步,沉下心来,静心去学习和阅读,在学习和阅读中,慢慢的,路就会清晰,心也就安定了。
倘若有一天,我们也如董卿一般,不读书就会不舒服;倘若有一天,我们也如张幼仪一般,面对生活的不如意,依旧可以咬紧牙关,努力走出自己的那条路。生活就真的淡定了、光明了。
就像董卿说的,也会有孤独无助,但永远都不会失去前行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