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的一生中,对自己恩情最深的莫过于父母,是父母给予了我们生命,是父母辛勤地养育着我们,我们的成长凝结着父母的心血,我们能长大成人离不开父母的悉心关怀、百般爱护。在父母的眼里,儿女永远是小孩子。羔羊尚知跪乳,乌鸦亦求反哺。一个人如果对赋予自己生命和辛勤哺育自己长大恩重如山的父母都不知孝敬,那就丧失了作为人该有的良心,丧失了最基本的道德品质。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明,是我国人民的优良美德,是古今社会维系家庭关系的行为准则,更是国泰民安、人类繁延的固本基石。孝文化经过了数千年的历史孕育和发展,逐渐成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论基础,不仅在我国人们心中深深的扎下了根,也成为世界精神文明的文化瑰宝。百善孝为先,孝为德之本。孝为千行万念之首,先于百善诸事之前。要求人们的行为不应该违背父母、长辈以及先人的心意,要顺从他们的意愿行事,敬重和遵从他们的权威。孝作为道德的根本,与忠一起成为治国的方略,人们做到小孝即可治家,中孝方可治企,大孝才可治国。
孝”贯串于人的一切行为之中,“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是孝之始;“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是孝之终。“孝”要“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孝经》还根据不同人的身份差别规定了行“孝”的不同内容:天子之“孝”要求“爱敬尽于其事亲,而德教加于百姓,刑于四海”;诸侯之“孝”要求“在上不骄,高而不危,制节谨度,满而不溢”;卿大夫之“孝”要求“非法不言,非道不行,口无择言,身无择行”;士阶层的“孝”要求“忠顺事上,保禄位,守祭祀”;庶人之“孝”要求“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谨身节用,以养父母
古云:头顶三分天,人做天在看。纳粮不怕官,行孝不怕天。行孝之人,真气从之,大义凛然,邪恶不惧,足以说明了孝比天大的崇高地位。孔子说不要以为能养就是孝,他说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因此孝要以尊敬为本,以顺从为纲,以悦亲为主。通过自立自强让老人放心,做到和悦遂顺使老人欢心,及时排忧解难令老人安心。孝是宽容,宽容老人的糊涂,宽容老人的唠叨,宽容老人的小心眼;孝是报恩,是母亲节送给妈妈的一个拥抱,是生日时送给父亲的一句问候,是双亲久病床前的侍奉喂药;孝是尽心,是耐心地听老人说话,耐心地和老人说话,耐心地向老人把话说明白。孝是真情,要常回家看看,回家给父母做一顿可口的饭菜,帮老人洗洗筷子,刷刷碗,送给老人一个安详的晚年。古人还特为我们树立了二十四个孝子典范,供子孙后代学习效法,可谓用心良苦,孜孜以求,旨在光大孝德,薪火相传。
一是要有孝心。人们尽管有贫富之分,贵贱之别,孝敬的质量也有高低之差,但尽孝的最大区别在于是否尽心尽力。真心源于对父母的感恩,出自对长辈的敬爱。乌鸦反哺,羔羊跪乳展示给人们的就是一颗朴实的孝敬之心。二是要讲孝道。孝亦有道,是以孝为本的理法规范,它不仅是家庭之道,人生之道,也是政治之道,社会之道,乃至天道或万物之道。“孝经”就是告诉我们如何尽孝、怎样行孝的问题,二十四孝的故事更是详细地讲述了孝的行为,我们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做到古为今用,指导和规范我们今天的孝行。三是要践孝行。孝行是每个人都必须面对的人生课题,我若嫌弃老,老来谁又慈?今日嫌弃者,必是明日我。孝乃天地事,岂可怠慢时!孝不能做而论道,说空话,耍花架子,孝要有行动,要有过程和结果。孝要实实在在,心无旁骛,事无巨细,从小做起,无悔无怨,真心付出。孝要持之以恒,长期坚持,绝不能利欲熏心,沽名钓誉,做出让老人心寒、世人耻笑的闹剧来。
人生,只有今世,没有来世,知恩要趁早,报恩更要趁早。
知遇之恩,养育之恩,教诲之恩,救命之恩,栽培之恩,这些恩情填满了我们的一生。我们要继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弘扬中华孝道文化,弘扬中国好家风,增强社会正能量,传播正能量,助推中华复兴梦献出自己一份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