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朝末年有这样一位忠烈之士兼书法家,堪比唐代的颜真卿。
他叫黄道周,崇祯朝任翰林侍读学士、经筵展书官。
此君刚直不阿,敢言直谏,却屡遭崇祯皇帝的贬谪。
58岁时未满退休年龄的他由于不受皇帝待见,只好告老还乡。
后来,李自成攻陷北京,崇祯皇帝煤山自缢,吴三桂引清兵入关,迅速夺取大明的半壁江山。
一介布衣黄道周临危受命,募兵北上抗清,最终兵败被俘。
清兵多次劝降黄道周,都被他严词拒绝。无奈之下,只得决定将他处死。
临行前,黄道周咬破手指血书:
纲常万古,节义千秋,天地知我,家人无忧。
之后慷慨赴义,时年62岁。
黄道周的一生,是铁骨铮铮的一生,是忠于皇帝、忠于大明的一生。
即使接连被皇帝贬谪,依然能够不抛弃不放弃,精忠报国,威武不屈,用生命捍卫了坚守一生的信念和尊严。
但是,这样一个道德上的楷模,有瑕疵。
话说明朝到了最危急的时刻,有人主张先与关外的清军议和,然后调集关东铁骑优势力量镇压李自成的起义军。
结果这个现在看来是很好的提议却遭到了黄道周为首的道德楷模的激烈反对,正所谓“汉贼不两立”,怎么能与外族人议和。
崇祯不得已找了个替罪羊来澄清自己并没有与清军媾和的想法。
于是,崇祯的后路被堵死,只有两面受敌,直到身死国灭。
从这个角度来看,黄道周这些忠臣也应该为崇祯的死负很大的责任。
所以说,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即使是道德优点也是一把双刃剑。
不过话说回来,瑕不掩瑜,明史赞其:"学贯古今,所至学者云集"。
乾隆帝亦说他:"不愧一代完人"。
除了品行,他的书法堪称一绝,见字如人,在书法艺术史上也是一位完人无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