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无意间看到一篇短文《父母的需要是被需要》,里面讲到一对高知识分子的父母,养育的女儿很优秀定居到了国外,她们退休之后也跟着去了国外帮忙带外孙,后来一次小事她们发现外孙大了不再需要她们了。于是,她们回到了国内,想着退休了单位不需要自己了,子女也不需要自己了,她们选择了给所有人留下遗书后自杀了。事情有点意想不到,结局是真的令人惋惜!不是都说为自己活着吗,难道是为别人活着!?其实,她们不过是觉得自己不被需要了,觉得生活无意义了。人活着真的不仅仅是为自己活,也是为别人活,为父母,为孩子!
这让我想到不仅仅是老人,比如孩子,作为家长,我们要从小就培养她们一种意识,你是家庭的一员,家里的所有事情,你都需要参与,都要贡献自己的力量,让她们有种被需要,不置身事外。比如可以整理自己的玩具,可以帮助父母打扫卫生,帮助父母拿东西等等,让她们在劳动中感受自己的价值,感觉到被需要,从而更好的融入到家庭中。不仅愉悦她们的身心,还有助于家庭之间的沟通。这样我想世间就会少一些十几岁的少年遇到一点小事就自杀,造成一个家庭的悲剧。
同理,在学校中,特别是在班级中,每个同学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特长,我们作为教师不能只重视成绩好的同学,或者是只重视爱表现的同学,应该一视同仁,让同学们感受到被需要,从而让她们更自觉的、积极的为班级贡献自己的力量。比如运动会,有的同学成绩一般,但运动细胞发达,这时候就是这些同学扬眉吐气的时候了,让她们尽情的发挥自己的特长,为班级荣誉贡献力量,让她们享受被需要的满足感!
最近的期中考试结束,考核标准是全县前10000名,几乎90%的同学都为班级考核作出了贡献,有的是5分,有的是4分,有的甚至是1分,但每个同学的贡献都是不容置疑,或许比较少但是也是不可或缺的。作为任课老师,我告诉同学们不管大家成绩如何只要大家进入了前一万名,班级就需要你,你就为班级的荣誉贡献了一份力量,你的成绩不仅仅代表你自己,还承担着班级的荣誉,所以也许你这次只贡献了一分,下次希望通过你的努力,既提高了自己的成绩,也帮助班级提高名次。让所有的学生有种被需要,不仅有内因为自己而学习,还要有外因为班级而学,从而增加班级凝聚力!
被需要的感觉也是很有魅力的,希望学生们会因为被需要而激发动力,奋力拼搏,在期末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