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意之间,遇见了刘主编的写作课,
像是天意,从此有一扇门为你打开。
阅读和写作,加持了技巧,也有了方向。
说起阅读和写作,其实像是我们每个人都与生俱来的本领,会说话就会写作,能识字就会阅读。
但大多数人往往都很随性,就比如我。
我爱阅读,也喜欢写,但是从来没有认真地因为某一个目的去写过,为了某一个目的去读过。总是泛泛而读,有感就写两句。
从没想过是否读懂了一本书,没有认真地想过这本书到底告诉了我们什么,也没有想过要把自己看过的书介绍给别人,只是为了读而读。即使在各大平台各公众号里看过那么多好看的书,听到那么多好听的文,我依然是我行我素,一点点都没有被触动到。
这一次参加刘主编的写作课,才忽然发现,原来阅读是讲究方法的,写作也是有技巧的。
比如核桃读书法,比如三栏笔记法,比如思维导图法。这些方法都能帮助我们把一本书快速地读懂读透。还学习了拆书稿写作法,才知道原来好多类型的文章写作都是有章可循。
于是欣喜若狂,呀,这下我可找到好方法了,这可是个捷径。学会了这些基本方法,那我的阅读和写作岂不是分分钟就能搞定的事儿了。
似乎高兴的有点早了。知道是一回事,实践是另外一回事。
拿起笔,却不知从何写起。
一本以前常常翻起的放在枕边的中医科普书,竟然连它的中心思想都没有提炼过,更别说文章大致脉络、作者的写作意图、文章的几大要点了,这些通通都成了空白。
像是鸡叨米一样,以前每次翻开这本书,只是从这里叨几个米粒而已,并没有真正地吸收这本书的精华。
我不甘心呐,那就从头来过。把刘主编讲的内容从头学一遍。我为什么要读这本书?这本书告诉我哪些内容?这本书帮我解决了什么问题?带着这些问题重新阅读,重新学习,我好像豁然开朗。我看到了一片森林,而不是独立的一棵棵树木了。
读懂了,写出来又是另外一回事。
一个开头的坡道部分,我写了五版,否定了五次。导师给的意见,说文字还是过于说教,于是再改。可是每一次都觉得它与文章的中心思想不对等,不协调,话题引出的别别扭扭。
骨架搭好了,这往里面添筋加肉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有两个夜晚几乎失眠,半梦半醒之间全是文章里的句子在打架。唉,写作真的是一件折磨人的事呢!
如此的费心用力,自然是错过了第一次交稿时间。
第二次稿子交上去后,感觉还有好多不完美。每次回看,都能找出要修改的地方。导师给的点评也是说许多地方依然过于说教了。这个好像是从头至尾的老毛病呢!
唉,还是没有真正领悟刘主编说过的那句:你要讲别人想让你讲的,不是讲你想讲的。
这篇“难产”的稿子,在学习营投稿中过稿了,而且并被评为了A-,欣喜之余我深深地知道,这是导师和平台对作为学员的我们给出的最大鼓励。
感谢有书,给了我们一个这么仁义,充满温情的学习过程。感谢导师和班长,没有她们的督促和激励,我这个懒性子的人,大概没有这种收获。还有班里那么多积极的自律的同学,热烈的氛围感染着我,让我都不好意思偷懒。
现在虽然学习营的课程已经结束,但是我们的学习群没有解散,大家在这里依然互相打气,督促继续学习。这么好的氛围,相信能助力大家在写作的路上走得更远。
阅读,让我们找到了与自己相处的方式,写作,能帮助我们发掘出那个不一样的自己。
改变既然已经开始,那就努力地坚持下去吧,未来更值得期待!相信,我们都能遇见那个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