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包的粽子

其实我们老家不只是端午节才吃粽子。

从我记事起,奶奶每当逢年过节都会包粽子。直到九十多岁的高龄,任凭家人怎样劝说,她仍然坚持自己去集市,用平时子孙给的钱购买材料,用绿豆、虾米、板栗、猪肉作馅,裹上一层薄薄的糯米,再用禾杆草一圈又一圈的捆绑粽子,似乎是把思念的线牢牢地系上。我听说,有时候过节,子孙们没有回老家陪她吃一顿饭,奶奶会偷偷地哭。她这么执着于此,也许是把粽子当作了维系家族关系的寄托吧,米与米相粘,叶与叶相叠,线与线缠绕,就好像一家人的心要永远在一起。

奶奶生了九个子女,那个饥荒的年代,饿死了两个,还有一个送给了别人养。剩下的六个也已经分别组成了自己的家庭,开枝散叶,都定居在别的城市了。尽管人丁兴旺,奶奶总能把分粽子的事情安排得妥妥当当。她比较偏爱父亲,所以总是把最大的粽子悄悄留给我们,但是我并不太喜欢吃粽子。

如今奶奶年事已高,体弱多病,包不了粽子了。我突然怀念起奶奶在厨房蒸粽子时,空气中溢满的清香,那是一种永远不变的家的味道。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