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的学习方法(昨天的升级版)

学习很努力,效果不明显,这是最大的打击。

没有效果的学习方式有哪些呢?

第一种是没有主题的,漫无目的的学习,属于看起来很努力的方式,也是最令人心力交瘁的事情,因为没有效果。

第二种是用错了方式学习,自然主义和结构主义学习方式必须要在正确的时间里用对。所谓正确的时间是指不同的学习阶段需要辅以不同的学习方式。比如学习英语,刚开始需要用自然主义方式学习,也就是模仿、重复,学习到了一定阶段后(有瓶颈出现),应该转变以结构主义方式来学习,深刻理解词语搭配、音、和语法相关;最后将结构主义对象融会贯通了之后,又应该回到‘自然主义’方式,传说中的返璞归真啊。

第三种,当然要数‘浅尝辄止’方式了。学习需要理解-应用-再理解-再应用的不断循环,而不是大概了解就完事了。

为什么学习需要反复很多次才能见效?这是因为人的大脑与身体的器官一样,具有‘排他性’。你学习一个知识,大脑会以‘陌生’为理由将它排挤出去,所以需要多次反复,才能让大脑‘熟悉’它,从而接受它。

那么有效的学习方式是什么呢?

首先要用对学习方式,是该用自然主义呢,还是结构主义呢,或者要配合着使用,以达到好的效果?这要看个人的任务性质和特质。

其次,要用分解任务的方式来学习。把任务分解开来,然后每次集中精力搞定其中的一块,这样能大大提高学习的效率。这是因为大脑有多任务处理障碍的特性。脑科学研究发现,多个任务并行的时候,大脑的效率将会明显降低。任务明确单一的时候,注意力集中,效率大大提高。

讨论,进行讨论,能将知识变得‘生动’,大脑更容易记住它,理解它。看看其他人是怎么理解这个知识的,然后对比自己的理解,这个知识在你的大脑里就活了起来。

实践,运用知识,让多种感觉来‘认识’它,自然就脸熟,自然就更容易被大脑接纳。有时候,实践能起到关键的作用,因为很多重要的点往往是隐藏式的,不去实践一番,你就会遗漏它,而没有它的帮助、支撑,你学习的知识就很难有用武之地,也就没有用了。所以,学以致用,不仅仅是学习了就要运用起来,这样还能让你的学习更深刻、更全面。

教别人,想更好更快地理解一个知识吗?以教为学是上层之法。试想着将这个知识点讲给别人听,你会学得更认真,你会有更多的觉察,自然学习效果更好,这是其一。当你预演的时候,往往会发现无论自己有多么的认真,还是会发现有死角,有遗漏,所以不得不查缺补漏。如此,你的学习效果将会趋近圆满。

再有两个对学习效果起到巨大作用的因素:兴趣和任务。

兴趣不用多说,要说的是由一种生命力驱动的激情、热爱。你明确了你的人生使命和目标,你做的这件事、学的这个知识对它们有巨大促进作用,你将会拥有巨大的学习力。有了明确的目标,就意味着时间、精力的聚焦。反之,没有明确的目标,就意味着时间、精力的‘散光’、浪费。

如果我没有明确的人生目标,那就只能颓废、等死吗?也不一定,还有一项是任务驱动。你工作的需要、生活的需要,迫使你去做某事,去学某东西,这也能大大提高效率。其实这也是大多数在用的有效学习的方式。

好了,梳理一下,你想要高效地学习,你应该:

确定一个明确的目标(兴趣、任务);

学习其中必须的知识;

参与讨论(看书评、看留言等);

实践它,形成立体的感受;

形成自己的理解和逻辑;

教别人,试着说出你的理解和逻辑,或写出来发表出去。

得到反馈,再一次修正。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