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政治巡视 护航新征程——学习李希同志在全国巡视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

2025年4月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巡视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李希在全国巡视工作会议暨二十届中央巡视省(区、市)动员部署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为新时代巡视工作指明方向。此次讲话立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紧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个主题,既延续了党的二十大以来巡视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又赋予其服务高质量发展、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时代使命,具有鲜明的政治性、战略性和实践性。

一、以政治巡视筑牢“两个维护”根基,确保全党步调一致

讲话中提出,要“坚守政治监督定位,进一步做实政治巡视”。巡视本质是政治监督,必须把“两个维护”作为根本任务。当前,国际局势动荡变革,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复杂,更需要通过政治巡视推动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例如,在落实“十四五”规划、统筹发展与安全、推进共同富裕等重大战略中,个别地方存在“口号式落实”“选择性执行”等问题。巡视工作通过紧盯“关键少数”,深入检视政治立场、政治责任和政治担当,能够及时纠偏正向,确保党中央政令畅通。这一要求直击“国之大者”落地的核心痛点,为全党提供了“对标对表”的行动指南。

二、以精准监督护航高质量发展,破解政策执行梗阻

巡视要紧盯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的落实情况,尤其要聚焦科技创新、乡村振兴、绿色发展、民生保障等关键领域。当前,中国经济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期,地方债务压力、房地产风险、中小微企业生存困境等问题交织,一些地方在政策执行中暴露出“重显绩轻潜绩”“重形式轻实效”的倾向。例如,部分地区在推进“双碳”目标时搞“运动式减碳”,强行关停企业导致产业链波动;或在乡村振兴中盲目上马“形象工程”,造成资源浪费。巡视工作通过“解剖麻雀”式的监督,能够穿透表象、揪住根源,推动地方破除官僚主义桎梏,将资源真正投入到科技创新、产业升级、民生改善等高质量发展的“刀刃”上。

三、以标本兼治深化反腐败斗争,巩固压倒性胜利

李希同志指出,巡视要坚持实事求是、依规依纪依法,以精准提质量,以制度促规范,以纪律强管理,强化纪律意识和法治意识,进一步推动巡视工作规范发展。当前,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但“四风”问题隐形变异、基层“微腐败”禁而不绝,金融、能源、国企等领域的新型腐败手段更加隐蔽。例如,乡村振兴资金被挪用、惠民补贴发放不公、权力寻租破坏营商环境等问题仍时有发生。巡视工作通过“以下看上”与“以上看下”相结合,既能发现具体问题线索,形成震慑效应;又能深挖体制机制漏洞,推动建章立制。例如,针对科研经费管理僵化问题,巡视可推动完善“负面清单+容错机制”,既堵住漏洞又释放创新活力;针对基层“小微权力”失范,可督促建立“阳光监督平台”,压缩权力任性空间。这种“当下改”与“长久立”的结合,彰显了系统治理思维。

四、以联动机制提升监督效能,破解基层治理难题

讲话特别强调深化上下联动,加强与其他监督贯通协调,进一步健全巡视工作格局。当前,基层治理中存在“政策层层衰减”的痼疾,如医保报销政策落地走样、农村集体资产流失、环保督察“整改一阵风”等问题,暴露出“上面政策好、下面执行歪”的症结。通过省、市、县三级巡视巡察联动,既能发现基层执行中的具体问题,又能倒查上级部门在政策制定、资源配置、考核机制中的不足,形成“发现—整改—提升”的治理闭环。

结语:以巡视之“效”答好时代之“问”

李希同志的讲话,是新征程上深化全面从严治党、推进党的自我革命的行动宣言。巡视制度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正从“探照灯”升级为“推进器”——既要精准发现“病灶”,更要以监督实效推动改革、促进发展。当前,面对科技自立自强、共同富裕、统筹安全与发展等时代课题,巡视工作需进一步聚焦“国之大者”,将监督成果转化为治理效能。唯有如此,方能以强有力的政治保障护航中国式现代化巨轮破浪前行。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