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心理咨询的过程中,咨询师经常会和来访者谈起童年、甚至更早期的成长经历。有人不免会对此会心声疑问:我来心理咨询,是想要解决当下的困扰和问题,为什么要谈及遥远的童年呢?
我们知道,无论当下的你是多大年纪,都是从一个小婴儿一步步走到今天的,如果把人生比作一幢大楼的话,如今这幢楼盖到的位置,便是我们在成长过程中一砖一瓦垒起来的,这幢楼如今盖成了什么样子,哪里倾斜或有了不同的走向,也都可以在这些砖瓦之中找到规律和痕迹。
当我们作为刚刚出生的婴儿时,每个人都只具备一些基本的情绪、动作和能力,虽然说每个人天生会具备一些不同的个性特征,但人与人的差别还没有特别大,但是随着我们每个人在不同的环境里开始日渐成长的时候,我们自身所不同的气质特征,不同的环境,再加上父母不同的教养方式,结识的不同朋友,以及成长过程中所经历的不同事件,这些不同的经历都会逐渐发展演变成每个人更加复杂的行为模式,我们的情绪、性格和行为反应就会变得越来越个性化和模式化,而这种逐渐形成的行为模式也会影响着我们人生的走向。
很多人一生都在循环上演着“老故事”,相似的经历和体验会在成长过程当中不断的重复发生,慢慢变成一种习以为常的惯性和认同的“人生真理”。比如很多男孩子从小就被教育——男子汉不能哭,每一次摔倒、受伤、难过、痛苦想要撇嘴流泪的时候,都会强忍住眼泪和悲伤,也就养成了男人有泪不轻弹的习惯,从小小男子汉到成年的汉子,每一次流泪都被阻止或压抑,没有让悲伤自然流露的机会,哭泣或者悲伤情绪的表达早就演变成一种内心的羞耻,也就慢慢养成了回避或压抑悲伤的习惯,但被掩埋的情绪,永远不会消失,而是会在心里慢慢囤积成压倒性的重负,或者演变成异形的愤怒爆发。
有句老话叫“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虽然人的成长和发展是终身的,但童年期的确是非常重要的时期,是生命打基础的时期,咨询师常常会非常在意来访谈到自己生命早期的一些重要事件,从这些幼时的人生片段中,往往会发现来访生命中不断重复的主题和模式,在生命的不同阶段变幻各种形式循环上演。比如我们从小和父母相处的方式和关系模式,常常会在我们和其他长辈、老师、领导或其他权威的关系中有所复现。
虽然,在我们从小到大的成长过程中,会有很多复杂的因素参与进来,但最早、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则是我们的直接养育者,一般而言,是我们的父母。孩子的言行会引发父母的反应,父母会对孩子的某些行为表示赞赏和鼓励,也会对一些行为表示批评或禁止,父母不可避免会把自己的观点和行为传递给孩子,家庭的教养方式对孩子成长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而这些影响,从我们出生之时便潜移默化地开始了。
过去影响现在,我们每个人都是过往经验的集合体,童年时期的经历、感受和反应,往往会映射出一个人成年后的行为或关系模式,当下某些特定的情形和场景常常会激发我们早已惯常了的、一些基本的行为模式,让人毫无觉察地做出自动化的反应,唤醒我们像小时候一样去感受、反应和行动。所以在咨询过程当中谈论童年是帮助理解和探索自己的重要线索,也是帮助咨询师去理解来访者,推动咨询进程的重要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