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养成一个习惯,每天晚上下班之后去,学校的咖啡馆呆上两个小时,都干嘛呢?有时会阅读一本书,有时会听两节视频课程,也有时会在线上和读书会的小伙伴们一起交流思想,我喜欢这样的氛围,尤其是在学校的咖啡馆,晚上7点之后,这里会聚集很多学习的同学,有安静读书的,有,做考试题的,也有三三两两的,国外的留学生,用流利的英语交流的。每当这时,我就羡慕的不得了,也幻想着有没有那么一天,我也可以坐在这里,用一口流利的英语和他们对话呢。未来的事谁能说得准呢?只知道现在,我还欠很大的火候。
有很多朋友说,自从离开了校园,就很难沉下心去仔细阅读一本书了,当然原因,多种多样,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了阅读的氛围,如今别说呆上一天或半天看书了,甚至一个小时都坐不住,心烦气躁。我离开校园已有五年之久,还好人虽然离开了,但是心依旧还在牵挂着校园,再加上工作之后,就居住在大学附近,于是有了这种,便利的条件,让我下班之后,有时间和精力,来到校园里读书,算是又重新做回了学生吧,这对我来说何尝不是一种幸运呢!
有同学问我,你怎么做到可以静下新来读书学习的,你怎么可以有这么强的自控力。大错特错!怎么可能呢?其实我本身是很有惰性的女孩,之所以选择去学校,就是为了能够让自己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尽量,做到不被外界所打扰,提升学习效率,我也尝试过在家学习,可效果和效率大打折扣,总是被这样或那样的事情所中断。
最近和朋友们在分享一本书,《成为乔布斯》,每天晚上8点到9点,我们都会有一个小时的交流时间,去相互分享各自在阅读过程的心得,也可以分享在阅读中自己遇到的问题,和大家一起探寻解决方案。在我看来这样的阅读不是很有意义吗?阅读一本书,输入是很重要,但我觉得更重要的是输出,和朋友们在交流过程中,我也会发现自己身上存在的问题,比如:阅读比较浅显,读过之后,没有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在阅读过程中也没有带着一些问题去思考,同样读一本书,有的朋友总是总结的很到位,可以从不同章节的内容中,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和自己实际生活结合起来,用书中的一些方法论来解决现实之中的问题。我觉得这就是很大的收获。
读书,不仅仅只是阅读,而是在阅读过程中能够反观自己。有感性认识,理性认识,还要形成有可操作性的方法论。这样,才能最大发挥阅读的价值。不然,仅仅是为了阅读而阅读,那么浪费时间不说。而且对自身的提升,也没有太大效果。所以读书氛围很重要。除了氛围之外,还要培养自我独立思考的能力,另外,如果有条件一定要与其他朋友共同交流分享,从不同的角度评判一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