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定桓玄之乱,最大的赢家就是刘裕。刘裕本人,土生土长的寒门士族,少小贫困,他起事之时身边追随的也都是一些平民百姓,他并没有太多的高门士族的好友,他的升迁也是因为日积月累实打实的军功。刘裕迎安帝反正,对晋廷有再造之恩。晋廷封刘裕为侍中,车骑将军,都督中外诸军事,使持节,徐青二州刺史如故。至此,南朝掀起了新的篇章,普通大众也可以凭借个人能力登上高位,北伐将士积极性大为提高,南朝军事不如北朝的现状被改变,并屡次北伐大败北朝。
刘裕刚刚当政,稳定内部后,就把目光瞄准了北方。他派出使臣像后秦示好,并讨要原为东晋领土的南乡诸郡。在这个乱世时代,一寸土地一寸金啊,可是后秦国君姚兴竟然答应了。还说:“天下善恶的标准是一样的,刘裕出身寒微,能够诛除桓玄,兴复晋室,内整庶政,外修封疆,对于这样的人,我岂能因吝惜数郡之地而不成其千秋美名呢?”想想这也是只有在东晋独有的魏晋风度下才能发生的事情,成为人们闲聊的谈资。不过真实情况又如何呢?仔细看史书就会发现,当时后秦正在和大夏交战,姚兴完全抽不出空来应付刘裕,如果刘裕出兵收复南乡郡可以说是易如反掌,不如顺水推舟。而且刘裕在此时派出外交使节,恐怕也是别有用心吧。
这是刘裕当政后在军事上第一个胜利。单凭这一个,就远远超出以前的桓温、桓玄,他们何曾不战而屈人之兵呢?
紧接着,刘裕开始他生平第一次北伐。
南燕国主慕容超是南燕第二任皇帝,是开国皇帝慕容德的侄子。之前说过,慕容宝兵败拓跋珪,慕容德率他所统将士,在山东建立南燕,并趁当时东晋孱弱,占领了不少当时东晋的领土,一时间南燕赫然也有了以前后燕的国势,号称带甲三十万。可自从慕容超当政后,国力每况愈下,最后还落得个给后秦称藩的局面。柿子先挑软的捏,公元409年,刘裕上书要出兵北伐,当时朝议皆以为不可,刘裕对此不以为意,着手北伐事宜。
可见,独具慧眼和一意孤行这两个词虽然意思千差万别,可真正用在人身上并无二致,最重要的就是看结果。你成功了,人家会说你力排众议有主见,你失败了,大家就众叛亲离说你不听谏言。苻坚淝水一败,谁还说他以前统一北方,内修政理的功绩。桓温北伐成功了,那些以前对此嗤之以鼻的人还不得闭上嘴巴。可见,众人的言论,多数是没有用的,往往是事后诸葛亮,马后炮。关键的是,一旦自己做了决定,就要下定决心专心致志把它做好,努力不让别人看到自己的失败。有时候做决定并不重要,重要的只是我们因为下的决定从而负的责任,做的努力吧。
当时南燕国中对刘裕的北伐持三种论调,一是坚守天险大岘山,拒敌于国门之外。二是各守其城,坚壁清野,待晋军自己退去。三是放敌军过大岘山,然后集结燕国骑兵,与之在大平原决战!最后慕容超采取了最后一个方略。刘裕走过大岘山时说:“兵已过险关,麦已入熟期,酒足饭饱皆有必死之心!克敌必矣!”双方最后在大平原展开决战,刘裕为了对付北方铁骑,使用兵车坚阵,双方杀得难解难分,这时刘裕派小股部队偷袭慕容超大本营,慕容超单骑逃走。经此一役,南燕士气大落,各方面战役晋军都如摧枯拉朽般迅速打败燕军。晋军团团围住广固(南燕都城),青年君主慕容超(26岁,之前说过他也是慕容家族的帅哥之一)凭城眺望,怀中搂抱爱妃魏夫人,两人执手而泣。有臣下劝其投降,慕容超大怒说,“废兴,命也,吾宁奋剑决死,决不衔壁求生!”
其兵败后,刘裕大声呵斥,慕容超神色自若,一无所言,仅仅要求自己死后希望晋将刘敬宣(刘牢之儿子,刘牢之自杀后其逃到南燕,与慕容超有交情。)可以照料自己的母亲。
相必行刑之时,看到这么俊美神秀的美好头颅被砍下,不知台下多少豆蔻少女唏嘘不已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