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人生的镜头拉远一点

这个世界上,无论伴侣、父母还是儿女,都是“别人”,“别人”怎么可能让你搞定?

所以,情商从来不是为了搞定别人,而为了搞定你自己。

有些自认为情商很高的人,给别人的印象却是虚伪,这是情商的皮毛,是术。真正的高情商,是与自己内心和解的过程,是道。

蔡康永应该是在文章里出现最为频繁的名字,是因为我真的难以掩盖对他的喜爱。一个爱读书、能主持又会说话的人,他从来不取悦别人,但却被人所取悦。所以我觉得他的身上一定有一种奇特的魔力,这种魔力大概就来源于高情商吧。

不想上班,他对自己说:不要太任性,因为你是活给未来的你,所以不要让未来的你讨厌现在的你。

忍不住想发火,他对自己说:容易发怒的意思就是:别人做了蠢事,然后我们代替他们,表现出笨蛋的样子。

这些他普普通通说出来的话,在我眼里,已然算是至理名言了。

1、低情商的人,就是听从了别人,还总是产生埋怨

在发生不尽如人意的事情时,低情商的人喜欢把事情算在别人的账上,可是,指控这个世界的时候,世界并不乎回过头来安慰你。

就像有的人被父母“勒索”,听从爸妈的意见嫁给谁、做什么工作或者搬去哪个城市,结果最后离婚的时候两手一摊,把这个结果扔在父母的面前。可是这个锅父母没有义务背。

“爸妈是用来爱的,并不是用来服从的”。

蔡康永说,高情商的人会自己肩负起责任,也会明白只有自己能够且应该为自己的决定承担结果。

2、对自己诚实,不然就等着别人来唬你

每一个人都隐藏着对于武侠小说里令狐冲和韦小宝肆意做自己的认同、欣赏以及向往,却不得不在自己的生活里活得像郭靖和张无忌一样的唯唯诺诺。

所以,蔡康永说,如果讨人喜欢,却失去自己,是情商最糟糕的情况。

几天前听一个93年的小姑娘感慨生活,刚刚和男朋友分手的她对我说,现在我不想谈恋爱了,老娘不去强求感情上的安全感了,现在只想挣钱。我有点惊讶,毕竟在我眼里,90后还都是孩子。姑娘说:“60后忙着带孙子外孙,70后忙着养生,80后忙着结婚离婚,只有90后忙着挣钱。”

到了我这个年纪,身边不断出现离婚、再婚的朋友和同学,也有不少女朋友跟我哭诉,自己着实过的不太如意。

我听过一句对于婚姻和爱情的描述,觉得有理:“女人选择婚姻的理由是想和有情人,做快乐事。”而后放弃婚姻的理由也很简单:“婚姻生活中快乐的事情越来越少,有情人也终究被时光和琐事磨成了无情人。”

可即便如此,还有很多人,在将就着将就的婚姻。那些游走在婚姻破裂边缘的不离婚者,她们看待这件事情的态度是“不将就的前提是有更好的选择,而如果没有,除了将就,还能怎样”。

所以很多人,宁可咬牙切齿的过一辈子,也不想冒险。他们把婚姻生活看作是合作,一场赌上了青春、赌上了未来、赌上了财产和声誉的合作,他们执拗的认为,这一纸合同一旦签订,只能履行,否则就是血本无归。

丧失了诚实面对自己的勇气,就只能一直、永远的生活在将就的生活里。因为没有人能保证摆脱了低质量的婚姻一定会获得高质量的单身生活,能保证这一点的只有自己。

世界首富的离婚被号称是最贵的离婚,很多人给他算了笔账,1370亿美元资产的贝索斯,如果离婚后和前妻平分财产,那么麦肯齐坐拥685亿美元,荣升世界女首富。

有人说麦肯齐捡了大便宜;有人感慨连世界首富都管不住自己的下半身;也有人替麦肯齐这25年的默默付出打抱不平;更有人大赞两个高素质的富豪在离婚之际展现出来的平和与有爱….

在我看来,无论个中原因是什么,他们都诚实的面对了自己。分出去一半的个人资产又如何?结婚25年育有4个子女又如何?如果认为婚姻无法继续,如果离婚之后的人生才是自己想要的,那就去离,哪怕成了全球焦点,哪怕世界人民众说纷纭……毕竟,54岁的贝索斯,大抵还有数十年,为自己而活的后半生。

3、练习把人生的镜头拉远一点

高情商,不是遗传技能,是一种能够通过后天锻炼获得的技能。

比如,学习不要总是生活在特写当中,无条件的放大一切经历的“小事”。

蔡康永说,人生,不只有自己眼下的悲惨。每一个时代都很惨,只不过以前惨的人我们听不到他的声音而已。

唐朝一个种田的,辛苦种田却收获不好的农人,他没机会上网,哭诉他的心中的悲惨而已。只是我们现在展示焦虑的空间变得很多,展示焦虑的速度变得很快,然后很容易被别人看见我们的焦虑。

贩卖焦虑的人,就是把镜头特写在每一个焦虑。学习高情商,也就是学习着,把镜头有时候拉远一点,给自己一个舒服的、相对豁达的空间。

我想,这大概和人们常常说起的“放下”差不多。我自己也有过亲身经历,就是周围幸福的事情有很多,大大小小的藏匿在生活的细微末节中,让我们很难发现。但是痛苦这件事也很奇妙,他可能很小,但却很容易被放大,以至于挡在面前,让我们只看得到他。

世界上没有绝对快乐和不快乐的人,只有想要快乐和不肯快乐的心。

雨果说,一个人可以像天空一样有一种带阴暗的晴朗;随便什么事情都可以在身上造成黑夜。

放大痛苦是很简单的一件事,因为惯性使然,让我们很容易沉浸在悲悯的情绪中。

所以,刘备面对失去二弟的挫折,因兄弟之情无法释怀,放大了痛苦,结果在痛苦中做出错误决定,冒然出兵伐吴,落得“白帝托孤”的千古悲剧。

但就像普希金在《鲁斯兰和柳德米拉》中所言,“世的痛苦总有它的尽期。”

现在想来,小学一年级那个总抢走自己橡皮惹哭自己的后排男生;初中那个在老师面前说自己坏话的女同学;大学时候那一段刻骨铭心的初恋;开始工作时候那个疲于应付的难缠客户….都已经是远距镜头下的故事了。

越是缺少担负悲哀的勇气,悲哀压在心头越是沉重。——莎士比亚

所以,把镜头拉远一点,从远距离的视角中,去看待一切的不尽如人意。

原文来自:《不约客》ID:buyueyork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